「高素美」這三個字,已經在台南市各級學校流傳四、五個月,她都單獨騎機車出現,進入學校與校長談話之後,馬上就拿出支票,表明錢要用在家境清寒學生身上後,隨即離開,大家都不知道她的背景。
退休教師見校長 簽完支票快閃
幾天前,高素美又展開默默行善行程,騎著破舊的機車,到瀛海中學說要見校長,見了校長張復國後,當場拿出一百萬即期支票,校方還嚇了一跳,她離去後,學校才決定應該利用朝會加以表揚。
起先高素美不太願意,後來,校方以表揚是要給學子們機會教育,她昨天才勉強同意,她接過獎狀後,僅向學子們說,要好好讀書,將來有成就後,也可以回饋大眾;不過她對政治似乎也頗熱心,後來談到林文淵、陳水扁也該捐一點時,校長怕學生受影響,就技術性地中斷她的講話。
錢夠用就好 存款不會留給兒子
朝會結束後,大家與高素美深談後,始知她和丈夫都是退休老師,她原本在國中教國文、公民道德,六年前與丈夫同時退休,以前就有捐助孤兒院和一些慈善團體的習慣,去年十月起,發現繳不出學費的學生愈來愈多,就決心幫助這些貧困學子,一捐就無法停止,她認為錢夠用就好,也不會將存款留給兒子,會全部捐光。
黃文博/專訪
一生省吃儉用,連汽車都沒買過,更捨不得出國旅遊的高素美,血液流著父親樂善好施的本性,加上三個多月前,因為捐錢關係,與教會接觸後,突然頓悟自己的家訓原來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難得的是,她的丈夫和兩位兒子,都贊成她繼續行善。
父親大地主 經商不忘樂善好施
高素美的父親出身台南市安南區十二佃的大地主高家,與高育仁、高思博父子同宗;不過高素美說,父親年輕時,就搬到市區經商,平時樂善好施,家裡經常接濟一些可憐朋友,同時也還注重子女教育,她和妹妹都先後考上政大。
高素美說,就是因為父親樂善好施本性,註定經商一定失敗,家道中落後,她們姊妹就轉進比較穩定的公家機關,妹妹目前是外交部駐外代表,她選擇教職,六年前才辦理月退。
她說,家道突然中落,讓她養成過簡樸生活存錢的觀念,同時也特別重視小孩教育,兩位兒子都是台大、師範大學畢業後,再同時攻讀成大研究所,在學校也都有接濟比較清寒同學的習慣,從不加以阻止,她認為,兒子們一定也是流著家族的樂施本性。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當自己家訓
去年十月,高素美開始在家鄉安南區五萬、十萬捐助一些國中、小學,發現社會上實在有太多人要救了,同時,也因捐助教會關係,接觸了南門、太平境等幾家教會,才體會到自己在五十年前,就能受那麼高的教育,而且連兒子也都很會讀書,這一定是父親平時積善的結果,因此她要把「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當成自己家訓,有生之年會持續捐助貧困人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