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97年12月11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高雄榮總,享壽八十四歲。一生創作逾六百萬字的他,生前幽默風趣,面對死亡不改灑脫,說死後需將骨灰撒在鍾理和紀念館的文學步道。
他在民國55年台南師專特師科畢業,在小學教書期間,教學方式十分人性化。國小中午休息時間,學生不准離校,葉石濤卻偷偷在圍牆邊用鐵鎚挖出個洞,跟學生說,出去玩可以,記得上課前回來就好。民國八十年自高縣中圍國小退休。
葉石濤曾這麼形容他的故鄉台南,「這是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也正是這麼一個好地方,孕育他的文學夢,成為他自為台灣作家,所最牽繫的一塊土地。
葉石濤七十歲時曾在「展望台灣文學」序中寫道:「我現時以七十歲,重重老矣,但仍然在爬格子……,可以說,我這一輩子,把所有生命都投注於台灣新文學的建設上,無怨無悔披星帶月的走了過來。寫作生涯是孤寂而憂傷的,毫無樂趣可言,唯有再生書的當兒才微微感到一絲絲驕傲和喜悅。這就是上天給我的報酬吧!」
以上摘自97年12月12日中國時報
感言
一、 葉石濤大師對台灣文學界有極大貢獻,思考透明通澈,影響後進史學者。
二、 他一輩子寫不停,工作到生病前都沒有休息的一天。
三、 他在揮別人間最後一刻,依然留下一抹瀟灑。
四、 他寫出一篇又一篇作品的書房,是間僅容旋身的斗室,創作毅力令人佩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