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0日 星期三

費曼相關介紹─第二組

費曼生平年表


1918年 


查德.費曼( Richard P. Feynman )出生在紐約的一


個猶太人家庭中。


1935年 


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


1939年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


1942年 


在普林斯頓獲得博士學位並開始進行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


畫。


1941年 


與苦戀的情人阿琳結婚。


1943年 


在美國的原子彈研制基地----洛斯-阿拉莫斯


工作。


1946年 


戰爭結束後,成為康乃爾大學教授。


1950年 


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擔 任普通 教授.


1953年 


與瑪麗露完成第二次婚姻。


1959


在加州理工學院成為圖爾曼理論物理學教授。除了


曾短期到巴西講學之外,他一直在加州理工學院工


作。


1965年 


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費曼與美國物理


學家Julian Schwinger和日本物理學家Sin-Itiro


Tomonaga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5年 


費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回憶錄。


1988215 


因患癌症而在洛杉磯去世。


天才費曼


費曼是「20世紀美國物理界第一人」、「諾貝爾獎主之主」


康乃爾大學的波蘭數學家Mark Kac 也曾說:「費曼不是普通天才,他是頂尖魔術師般的天才」。


芝加哥大學的 Philip Morrison回憶說:「曾經有個題目我們已經用盡各種方法算了一個月沒結果, 然而,費曼看了題目,一下子就解出來了」。


費曼是一位同時具有「冷靜」以及「耐心」這兩樣特質的人。


在十一、十二歲的時候,曾經單用「想」的便將一個收音機修好


能夠費上好幾小時來研究開保險櫃的方法;


研究螞蟻如何認路


這是一般人沒有能力及興趣去做的,尤其是沒有興趣,但費曼靠他過人的耐性去研究,獲得了別人不知道的知識,也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


說穿了,費曼的天才當然學不來,他似乎什麼都做得很出色,如之前提過的:開鎖無敵手;打鼓使他的舞團得到美國第一、巴黎第二;繪畫能在美術館展出;他晚年對電腦的的貢獻,也許不久就可以看到成果。


費曼有一場被全美甚至世界各地的人都看到的好戲,就不是天才的創作,而是用心觀察、用常識推敲的結果,這正是他為何優於別人敏銳的最佳證明:太空梭失事調查。


太空梭爆炸後,政府成立調查委員會,費曼應邀參加。


凡夫俗子費曼


人人都說費曼是天才中的天才,弔詭的是他的智商只有一百二十五!雖然這個記錄可能不準,卻是唯一可考的史料,費曼對此毫不掩飾。


費曼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他遭遇過種種挫折,也有情緒起伏與缺乏自信的時候。在幾本傳記中,他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甚至酒色財氣也無所遁形。而其中最為人詬病的,當然是稍嫌過分的風流韻事。


費曼雖是天縱英才,卻也並非完美無缺、無所不能,而是一位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


笑傲江湖的費曼


在費曼的眼中,唯一的對手只有大自然,鑽研物理的目的只是為了揭開自然之謎。


唯有抱著這種瀟灑的態度,才能在學術上有大開大闔的表現;唯有不受名韁利鎖羈絆的心靈,才能在世上逍遙一生,才會有閒情逸致遊戲人間。


幽默的費曼


費曼先生是一個愛開玩笑的人,他懂得如何使自己生活更愜意,似乎總在遊戲人間。


他有強烈的好奇心,腦子裡總想著「看看下一步會有什麼有趣的發展」。


例如開鎖技術更堪稱一絕,連放著原子彈機密的檔案櫃也難逃其魔爪。


為了證明尿液不是因地心引力作用才排出體外,他便一邊倒立、一邊小便給同學們看


專心的費曼


專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專心,顯示當事人對他作的東西真的有興趣 也有心得。


在《別鬧了, 費曼 先生》的一書中,作者曾提到 :「奇蹟出現了,類似的奇蹟一再發生,就是只要我專心思考物理,腦 中就無雜念,就不會緊張。因此開始報告後,我根本不知道聽眾是誰。我只是在 說明物理,簡單極了」。


費曼專心於真理,不問人情、面子、關係。


執著的費曼


在他看似吊兒郎噹的生活態度中,對真理與事實真相的追求卻是相當的執著。


他認為從事研究者「必須交待清楚任何你知道、可能會使人懷疑的細微末節。」 


他總是樂於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如他自己所言:「從小,只要一開始研究某個謎題,我便停不下來,非要把它解開不可。」 


誠實的費曼


真理與自由--「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製造原子彈時, 量子力學的元老Bohr曾找費曼談話,當時,他受寵若驚又忐忑不安,被眾人敬若神明的Bohr找他這無名小卒幹 什麼?但費曼不緊張不脫誠實,他仍實話實說。


費曼後來才知道,Bohr單獨找他,是因為只有他不怕大名鼎鼎的Bohr:「只有 費曼才會指出我的錯。下次有問題時,找只會說『是的,Dr. Bohr』的人是不行 的。先得和那小子談談。」


費曼回憶說:「在這方面我總是笨笨的,總是忘記在和誰說話。我只管 物理。對方講得差,我就說差勁;如果好,我就說好」。


3.例子:


  *「作實驗,應把一切可能推翻這個實驗的東西納入報告,而不是單把你 認為對的部份提出」。


  *「昨晚我看到一個廣告,說XX食用油不會滲入食物。沒錯,可是如果 要符合科學道德,廣告應說,在某個溫度之下,任何食用油都不會滲入食物,而 某個溫度以上,所有食用油,包括XX牌,都會滲入食物。這個廣告不誠實。」


  *「我認為這種教育政策非常危險--只教學生如何得到某種結果,而非 如何持守科學品德,進行實驗」。


  *「有位天文學家要上電台,他問我,如何談他工作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 我說,根本無應用可言,他說沒錯,但如果這麼說,我們這類研究工作就會缺少 支持經費了。我聽了很意外,為錢講話,那是一種不誠實。」


 


熱愛教育的費曼


1.既會教又會做研究。


2.教學相長。


   *費曼說:「其實教書很有意思,學生問的問題,能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使我的生命繼續發亮發光」。(《別鬧了,費曼先生》, 216 )


   *好老師給學生的啟發更深遠


   *費曼的學生,都佩服他那深入淺出的解說,一針見血的比喻


3.不負社會責任(social irresponsibility):誠實作好科學工作,不必去管其他。 


4.有愛和智慧


  *--因為老師要花很多力氣心血去 使學生明白。沒有愛,成不了好老師。他無心體貼,更不要說提升學生。


  *智慧-- 因為只有聰明人才能想出好方法、好比喻來指點迷津。


5.師生不求甚解,教科書也是:


 *「學生把什麼都背得很熟,但完全不理解背什麼。他們會背『具某個折 射率的介質』,但他們不會聯想到這就是水之類的東西」。


   *「美國教科書往往寫得不理想:『摩擦力使鞋子耗損』並沒有教科學知 識。『鞋子耗損是因地面有小坑洞小突起!會把極小塊鞋底皮夾住並扯斷』。這 才是知識」(《理查.費曼》,603-4頁)。


   *


父親對費曼的影響


費曼說:「我小時候,父親讀百科全書上的『暴龍』給我聽:高25尺,頭寬6尺。父親便會停下來說:『我們想想這是什麼意思。想想,牠若站在我們前院,會有二樓窗戶那麼高。不過頭太大,擠不進窗口』。不管念什麼,他都會儘量轉換成實際可以了解的東西。以後我讀到任何東西,都會設法『翻譯』成實例。」


費曼的感情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故事,然而,費曼與他的老婆艾琳卻是一段淒美又感人的故事


當他倆結婚前,費曼就已經知道艾琳患有肺結核,但是他還是不顧朋友們的反對,娶了艾琳


他說:「我娶她不是因為責任,而是因為我愛她。」


最後的24堂課


 


-- 費曼  & 曼羅迪諾 --


  暴風雨前的自我探尋


1.曼羅迪諾在看醫生前先與朋友相約,聊一些問題。


*規劃職業的領域勿差異太大。


*若要建立研究名聲,研究定要有連貫性。


*要如何開始寫作?答案是你要做的就是寫。


2.曼羅迪諾生活習慣是晚睡晚起


惡耗鐘響


曼羅迪諾和費曼有了共同的特點,就是逼近的死亡,曼羅迪諾想也許他們兩人可以組成一個雙人支援團體。


曼羅迪諾透過與費曼討論量子光學的問題時,他可以暫時不用擔心自己的癌症,同時,世界也變得奇妙又刺激。


誤診


檢查後醫生告訴曼羅迪諾,他一切正常且很健康。但是,事隔多年後,他仍很難信當時醫生弄錯了。


直到現在,曼羅迪諾才克服了這個疑慮。他猜如果當時自己真得了睪丸癌,現在可能早已作古了。他生殖器的問題是天生的。「對稱」拯救了他。


 巴比倫風格


1.費曼與曼羅迪諾做研究是出於熱情而非抱負。


2.費曼與曼羅迪諾偏向的是巴比倫風格,而社會普遍是希臘風格講求邏輯、證明、規則與秩序。


3.費曼與曼羅迪諾忽視物理學的傳統方法,發明自己的方式與總和路徑以及費曼圖。


與癌症對抗的費曼


一九八六年初,費曼雖然因長期與癌症奮戰而身體虛弱,但仍成為調查太空梭「挑戰號」墜毀的美國總統委員會之一員。


一九八六年十月和一九八七年十月,費曼分別動了兩次癌症手術。


一九八七年,費曼動了第四次手術,身體無法再恢復;他的身體虛弱又痛苦,但他仍繼續教「量子色動力學」的課程,因為,在他感到沮喪時,物理學仍能帶給他活力。


一九八八年二月三日星期三,費曼住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中心,當時病情已經惡化,醫生建議他繼續洗腎,但是他覺得這樣沒有生活品質,也不是他想走的路,因此他拒絕了;他的生命力逐漸耗盡,先是無法說話,接著是無法移動,最後,他再也無法呼吸。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五日,離他七十歲生日只剩幾個月,他離開人世間。


費曼對抗癌症長達十年,比他先前查到的存活率還久。


費曼也堅持得夠久,得以達成看著自己的小女兒米雪兒長大成人的願望。


費曼去世六週後,加州理工舉行了一場他的追悼儀式,以歡樂的氣氛懷念他的一生,許多人紛紛上台追憶他。


費曼的精神


費曼知道要如何充分運用這個世界提供的一切,以及如何充分發揮上帝(或純粹由遺傳)賦予他的才能,這些都是後人可以期望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到的,這些精神是後人很寶貴的人生課程。


資料來源


費曼的感情


無奈好景不長,後來艾琳因為淋巴腺結核而過世了。


費曼說:「跟艾琳在一起的時候,我真的很快樂,這就夠了。在艾琳過世後,我的餘生不必那麼好,因為我已經嚐過那種滋味了。」


除了科學界理性的費曼,我們發現了費曼亦為性情中人。在理性中散出感性,感性中透出理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