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朱滙森校長(南師民國41年-47年)勉勵後學的話(座右銘)

我服務公教界有六十年,從一陣陣的憂患挫折中,開闢一片教育報國的生涯。多年經驗使我在立身、處人、做事等方面,抱持某些比較穩健的立場,也可以說是我的座右銘如下:


◎立身方面--「堅苦自立,忠實不欺」
這是我母校通州師範的校訓。只要自己立定腳跟,便能經得起任何困難與考驗。
◎ 處人方面--「容人而嚴自責,嘉善而矜不能」
與人相處,若是斤斤計較,便顯得很低級,對自己沒有益處,只像在原地打圈而已。
◎ 做事方面--「謀事之所當為,盡力之所能為」
考慮事情要有遠見,很周詳。但是,執行計劃要顧及實際情形的輕重緩急,在盡心力,才不會勞而無功。



至於對青年朋友的期盼,我願引述一位美國學者Henry.Ward Beecher的一段話:『我們有生之年應該努力不懈,期使我們守護的種子,能代代開花結果。』人生的意義,本是永無止盡的追求和貢獻,願青年朋友也有這樣的使命感。


2006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澎湖─台灣省最快樂的城市

(1)民國80年我剛從美國進修回來,5月23日南師葉主任派我去澎湖縣東衛國小開會當時陳連富校長熱忱招待,在馬公—台南之間往返超過100次,當地有40所國小校長清ㄧ色南師畢業,25位校長是我學生。


(2)民國81年8月底暑期輔導課完畢,前永福國小林亨受校長帶著我們全家去澎湖渡假,颱風天困守在西溪國小校長公館,感謝現任文澳國小徐安永校長冒著大風雨給大家送早點,更感謝現任中興國小許義次校長在湖西鄕熱忱地招待,返台不久太太就懷孕了,這個兒子外號(Nickname)叫澎澎,ㄧ方面紀念澎湖,二方面鵬程萬里,與大哥哥翔翔(奶奶取的)相互輝映。


(3)澎湖空氣清新,民風純樸。每年3月底至10月底是旅遊旺季。海鮮大餐是其特色之一,六月的小管,12月的土魠是台灣省NO1名產。我部落格中愛因斯坦名言就是陳連富校長告訴我的information,感謝中正國小方武昌老師6月初在澎湖相對公園照相傳給我,也感謝南一中張逸羣校長找英文老師翻譯完成。


(4)95年農曆初七遠東科技大學X教授在澎湖山水懸崖邊照相,結果被強勁的東北季風吹入大海中死亡。冬天的澎湖風是有名的,如果有貴人相助,絕不會帶他在危險地方照相,枉送ㄧ命。(5)93年暑假澎湖縣英語教師甄試12人錄取8人,92級南師數教系蔡XX修過英語20學分有資格報考,我問她為什麼不考馬公?她說:「媽媽說馬公遠。」現在她已放棄教甄這一條路了。所以,同學們要記住:「機會來臨時要把握住。」


(6)93年12月27日台南大學慶祝106年校慶,當天早上我去台南機場接待澎湖來的校友,我們一起去了七股校區在大石頭前合照。當天下午居然發生了ㄧ件不幸事,澎湖縣中興國小退休蕭老師在打乒乓球時猝死。當晚大夥在唐莊餐廳用餐,我特別為澎湖校友唱了ㄧ首外婆的澎湖灣。每次學校舉辦活動,澎湖校友都熱忱的參與,可見澎湖人不忘本,感念母校栽培,他們在澎湖教育界持續發光發熱。


(7)特別ㄧ提的是澎湖人引以為傲的ㄧ件事是林重威醫師為國捐軀。馬公市有ㄧ座「林重威」紀念公園,他在92年5月因為抵抗SARS不幸往生。其父現任馬公高中林亨華校長,當初我答應他要參加重威年底婚禮,無奈上帝捉弄人。他已經走出了人生始料未及的困境(dilemma),化小愛為大愛,為澎湖縣教育界作育英才。


(8)我的祖籍是安徽省合肥縣,跟楊振寧一樣,大陸至今尚未去過。馬公可是我第二個故鄉,感謝馬公教育界先進這16年來引導我「廣結善緣」,我也盡力做到聯絡服務接待。澎湖縣政府可以頒發一「榮譽縣民」獎狀給我,同時立榮航公(台南—馬公)也可以送ㄧ面「惠我良多」錦旗,以資鼓勵。


(9)本篇文章在95年11月26日下午完成,晚間11點30分部落格瀏覽人數超過1萬人,謝謝大家的鼓勵,以後還要多寫好文章供大家參考。


(10)父親90高齡身體還算不錯,大概是澎湖鮮魚吃多了原因之一,這也是我對父親最感驕傲之處。


與南師90級數理系同學聚餐




 


        951125是南師90級潘政緯結婚宴,我坐著88級謝光毓〈高雄市華山國小老師〉的便車去高雄,90級李耀全再接我去婚宴地點。畢業5年再看到20幾個子弟兵非常開心。 


        三個男生沒有在國小任教,也找到他們自己有興趣而且不錯的工作也不錯。其中最高興的莫過於坐在我旁邊的紀文卓〈目前任教高雄市鹽埕國小〉他一度想放棄,二來大五實習也不順,最後不但當上國小老師而且今年榮獲全國教學創意獎,他答應我寄DVD給學弟、妹參考。


他們每人拿到一張經師與人師的文章,等他們回應或留言。


      潘政緯目前任於教澎湖縣鳥嶼國小,夫人是該校幼稚園教師。政緯91年真槍實彈在133位考生中前13名錄取的。澎湖縣是台灣省最快樂的城市,我答應他們明年暑假帶大家來一趟澎湖之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婚宴中沒有高歌一曲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灣」。


        本篇文章在951126上午完成,晚間1130分部落格瀏覽人數超過一萬人,謝謝大家的鼓勵,以後還要多寫好文章供大家參考。


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男怕選錯行

    958月的中國時報,報導一位成大土木系、台大土木研究所畢業的高材生,考取警察大學鑑識系一年級,準備重做新鮮人。他在畢業前,請問他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我準備到警大重讀大一,好嗎?」教授說:「Go ahead!」這位同學在土木領域中苦讀6年後,竟然才發現鑑識工作才是他的興趣,似乎有點扯。但是趁著年輕,當機立斷,或許將來能成為李昌鈺第二,那就什麼都值得了。
      年 輕人常像這位警大新生一樣,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幾年前記者訪問一家五星級大飯店的大廚師,他更是幹過教學醫院的主治醫師呢。醫學院七年,實習醫 師、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搞不好又七年,十四年後終於發現自己愛作菜,未免也太離譜了。可是,他終究還是放棄手術刀改拿菜刀,從醫師變成食神,值不 值得,見仁見智。就他個人而言,人爽就好。


我 常建議年輕朋友,要留意看看什麼事情最能帶給自己快樂,這個使自己快樂的事情,往往就是興趣的所在。如果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在與「人」相處,那麼一定要 大量閱讀、廣結善緣,並把口才訓練好。興趣不是短時間可以培養的,大學畢業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興趣,因為興趣最好與將來的工作結合。


      大兒子亮宇高二上學期時告訴我,他要讀理工,不讀醫科。我說:「尊重你的決定,興趣要跟工作結合,如果將來失業不要怪我。」後來,他選讀台大物理系,好像很快樂,而且畢業後還順利考上該系研究所。


      我當年糊裡糊塗考上高雄師大化學系,家裡沒錢讓我讀一般大學。畢業後在國中任教了二年,出國念完碩士,回來南師任教,後來又有機會出國取得博士學位,心裡更是非常快樂。如果當年我沒有好好讀書,個性外向喜歡接觸人的我,今天大概就是一個業務代表(sales)吧!


各行各業都有它的滋味,也有它的困難,年輕人一定要好好規劃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盲目摸索。前些日子遇到90級的魏盈凱同學,雖然他大學讀了7年,也沒當 成 老師,但是看他談笑風生,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我知道他心中明白自己要走哪一條路,在此恭喜他,也預祝他成功。


2006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經師與人師-台大教授春風化雨的故事

    本書在94年3月由台大出版中心初版,由獲得教學傑出獎的12位教授,他們的智慧及經驗,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為,一位優秀老師的神采、智慧和風範,他們是經師,也是人師。由於篇幅有限,僅提五位教授参考之。
    一.管理學院翁景民教授。他已於91年因罹患肺腺癌而以四十三歲的英齡辭世。他種過田、擺過地攤,後來成為台灣最高學府行銷學明星教授;他出身寒微,從小在暴力、貧窮中長大卻成為電台「人生方向盤」節目的名主持人。生前,他散發光與熱,授遞他人溫暖與關懷;到了生命終站,他依然四處報佳音;他的生命猶如麥子不死,帶給活著的人莫大省思。就連在他生命中最後的197天裡,他也不怨天尤人,從未懷憂喪志,一如往昔關懷他人。這位鬥士臨終前,仍用自己的生命為大家上了一課。
    他國中時期就得幫人種田,農閒時,他也不得空,改到台南市麗都戲院旁擺地攤,專門叫賣桌布、沙發套。這段擺地攤的光陰,一直持續到翁老師大學畢業。翁老師跟弟妹在那段叫賣歲月,還曾用心地研究(1)叫賣的方式、(2)批購的貨品、(3)擺設的地點、(4)思考怎樣最能吸引到顧客;這便是他最早關於「行銷」的體會,自「從做中學」的實戰經驗。他在攻讀博士期間,夜以繼日地每天至少唸書15個小時;從身邊俯拾即是的生活經驗出發,翁老師的口袋裡總有掏不玩的故事。他不計較細節、捨得與願意奉獻的精神、這也是翁老師不斷在生命中散發光與熱的人格特質。
 翁老師的學生在很多年之後,可能會忘記「行銷學」理論,可是不會忘記翁老師課堂上的人生小故事,他常利用十分鐘「Class Titbits」啟發學生課本以外的學問。他鼓勵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天;常提醒同學必須常反問自己:在生命中,你追求的是什麼?是否發現自己追求了很久的東西,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翁老師常以這類的小故事提醒學生課本以外的道理:像是對人生目標的專注與堅持、對萬物的熱情與用心,在生命中隨時保持著一顆受教的心等等。他碩士班學生陳雅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老師說過的話,做過的一舉一動,都已經「內化」到大家心中;我們都期許自己:能夠成為像翁老師那樣,寬容、謙卑、樂觀的人吧!」
 二、醫學院李明濱教授。名言:「天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問題只有『有點困難』和『很簡單』之分,關鍵在於:你是否用對了方法。」他不只是教學生知識,而是改變你的人生。也常常給學生成長的機會,而且在這過程中協助學生建立信心。身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還要看診、教學的高淑芬說,李明濱對她最重要的啟發是:教她怎麼組織、安排時間。這種訓練思考的模式(pattern)很重要,「現在即使事情再多,我還是堅持在一定時間內繼續我的研究、寫我的論文。」
他常告誡學生人要有五顆心,就是關心、愛心、耐心、信心、安心,這樣未來的路走起來才會穩。」李明濱強調,學習放鬆技巧是壓力管理的精隨;他從小喜歡跑步,對他來說,運動、休閒是讓他保持在最佳健康狀態下的不二法門。「視每個人為師,盡量發掘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可愛的地方。人生難得,值得你我珍惜。」
三、政治系江宜樺教授
      江老師會要求學生一歷久不衰的經典,像「理想國」,一直是他教學的「基本功」,那些千錘百鍊經典,唯有透過原典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精神,掌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甚至與他一起呼吸、思考。所以他堅持學生必須的原典,不只仔細的閱讀,而且要逐字逐句讀得透徹。江老師比學生更專心聆聽,儘管學生天馬行空的高談闊論,他就是有辦法在總結時將各自的論點結合起來,歸納到一個思考脈絡中,在逐一剖析學生們的思路與論點,同等回答同學的各種提問。他認為老師的職責就是教導學生如何做一個「人」。我們活在學問、學識如此豐富的世界中,不能再只管自己的專業,必須要有可以與他人共存共鳴的東西,就是大學教育裡面的「通識教育」。


 四、電機資訊學位的李琳山教授
      這位國際頂尖語音技術的天才型專家,治學、做事一絲不茍,掌控時間分秒不差,他培養學生寬闊的視野,期許「見樹不見林」;鼓勵學生主動汲取新知,「多做加法,少做減法」。尤其他力行不墮的教條:「一吋光陰,一吋鑽石」,更是廣被傳頌的名言;「拿整段時間做學問,零碎時間留著做瑣碎的事」。對他而言,時間切割有如實驗操作不容絲毫誤差。他留學最大的收穫是:1.學會自行進入新領域2.發掘知識3.找尋答案的方法。他在史丹弗讀博士時學到:教學應依學問變化快慢區分重點、層次。「變化慢的,便是需強調的,變化快的,往往是決定學生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五、生命科學院的齊肖琪教授---傳遞生命的光與熱
      她認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如果能像點火般,點燃學生的興趣,他們就會自己往前跑」。好學生未必要做大官、成大事。能活出熱忱、有理想就是最了`不起的事,認識生命第一課:只要能夠活著走路、吃飯、消化、呼吸都是不得了的奇蹟,齊老師在民國92年罹患乳癌第三期,她勇敢面對人生磨難與考驗,對生命永遠抱持熱忱,她說:「人要用心養病,卻不能專心生病」她總是那麼勇敢又堅強,她期待更多人能活出生命的熱忱,也把這份熱忱傳遞給身邊的人,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
     本書計有12位教授,無法一一陳述。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
也」。一位好老師必然是真誠關心學生需求的人,她的信念應該是發掘現象和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後,我願與四句話與同學們共勉之:「對己要克制,對人要感恩,對事要積極,對物要珍惜」。


2006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孩子的希望

這本書裡面講到:要給下一代希望,成長中必須有三個導師,教會他們三樣事情。
一、 教導孩子社交〈social〉的技巧,懂得怎樣跟別人打交道。
二、 心理上〈psychological〉的導師,幫助孩子渡過反抗期,其實就是情緒管理的EQ。
三、 精神上〈spiritual〉的導師,幫孩子從生活中瞭解人生的真義,生命的意義就是不斷把愛與希望和快樂傳播出去。
除父母無悔的真愛與老師無私的教誨,這三個導師我們可以將他解釋成  「孩子人生的另類老師」,也就是學校常常說的「生命教育」。
這三個教育的目標都不是喊口號就有的;也不是考試或背書可以學會的;更不是聽一場演講就聽得懂的;而是要從成長中實際去體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去學習。

2006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法拉第─電學之父 1791~1867




有很多人寄信給法拉第,


其中有一封很特別,是一個犯人寫的:


「當我讀到您在科學上的重要發現時,


我深深地感到遺憾,


我過去的的歲月實在浪費在太無聊的事情上。」


--這封信寄自太平洋上的一個孤島聖赫勒拿島。


寄信的人是一個犯人,名叫拿破崙。


 


 


法拉第生平簡介


法拉第是一個貧困的鐵匠之子,十三歲就到裝釘廠當學徒,他所有的學識完全是憑藉自修苦讀而來的。


法拉第對電學和化學有濃厚的興趣,後來獲得化學家戴維的賞識而成為他的助手,開始從事研究工作。在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後,他證實了磁力可以轉換為電力,創出有名的「電磁感應定律」。


接著他就製造了科學史上的第一部自動發電機。不久他又發明了電動馬達和變壓器,並發現從凝集的煤氣中提煉汽油的方法。他在電磁方面的成就,為日後無線電、電視、「X」光,以及原子物理的研究奠下基礎。


法拉第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電學上的電容量單位,取名為「法拉」,以示永遠的懷念。



 


女皇付租金


法拉第在英國皇家學院的頂樓小屋裡,已經住了42年,雖那時他已經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但是仍然一貧如洗,沒有自己的房子。


退休當天,他和妻子,兩個老夫婦提著皮箱下樓,想到出了皇家學院大門,就要露宿街頭,心裡有些茫然。


沒想到出了大門,眼前出現的是整齊的英國皇家儀隊,和維多利亞女皇。


女皇對著這位貧窮但卻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說:「請搬到我所準備的皇家別墅吧!」法拉第拒絕了,因為他付不出房租,女皇說:「不用付租金。」法拉第說:「但是房子太大,我付不出維修費用。」女皇笑著說:「別擔心!我來付好了。」


法拉第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他不曉得自己有多偉大。一個真正受到後人尊敬的科學家,除了科學上的貢獻外;更需具備有高尚的人格、情操,法拉第正是如此。


這位第一部馬達和發電機的發明者,同時在電磁、電機、化學、合金、土木工程等方面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一輩子都在貧窮、被誤解、無子、喪失記憶的打擊中,卻活出快樂、堅強,甚至還不斷幫助許許多多的人,值得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傳奇的一生……。


 


愛讀書的釘書匠


法拉第在1791年出生於英國,父親是一位鐵匠,健康情形很不好,收入僅夠一家的溫飽。法拉第的父母是以溫善勤儉聞名鄉里,教子有方,從來不因家中貧困而氣餒。他們很想把法拉第送進學校讀書,卻又沒有錢供應這項費用。


當時英國的階級地位非常明顯,人們一出生就註定他的社會階級;法拉第的父親是做工的人,所以法拉第也必須去做一名學徒。然而困苦的環境,沒有使法拉第一家人痛苦,反而使他們更緊密。在他們的心中,貧窮是上帝給的祝福,而不是詛咒。


小學畢業後,法拉第就到 雷伯 先生的書店學習釘書,成為一名釘書匠。他常常利用客人還沒來拿訂好的書之前,趕快閱讀那本書,有時候裝訂剩的書,他也會留一本下來閱讀。這些書的範圍包括了:藝術、科學、礦物、植物、地下水道、橋樑建造、甚至於論愛爾蘭豬的關節炎等,各式各樣奇怪的內容。其中一本以薩 華茲 博士所著的《悟性的提升》提到的五個讀書方法,對法拉第影響很大,成為他一直奉行的治學方法:


第一、作個人的筆記


第二、持續的上課


第三、有讀書的同伴


第四、成立讀書會


第五、學習仔細觀察和精確的用字


 


386頁的筆記


七年的釘書匠生涯,使得法拉第研讀了許多關於科學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電學、化學方面,他常節省零用錢,去買一些廉價的儀器,照著書中的說明去做實驗,沒有一本關於科學的書能逃過他的注意。同時他也到「都市哲學會」聽課。


都市哲學會成立的目的,在於提昇社區失學學生的知識水準。這些課程和實驗,完全佔據了法拉第心思,但是現實生活的需要,讓他不得不當一個訂書工人;興趣與現實的衝突,不斷在法拉第的心中糾葛。


1810年,英國皇家學會最負盛名的科學家戴維,做連續四場的演講,講題是「自然哲學」,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科學」,當時法拉第也去聽演講,並且做了完整的筆記。


法拉第在厭倦了他的職業之後,寫了一封信給戴維,內容不外是對戴維的崇敬,以及希望幫他介紹工作,同時他還附上386頁的筆記,做為他專心聽講的證據(這份筆記現在仍保存在皇家學院)。


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家,怎麼會肯花時間為一個窮苦的釘書匠回信呢?但是戴維卻回信了,而且經由他的介紹,法拉第得以擔任皇家學會的實驗室助手,從此展開他的研究歷程。


 


開始展露才華


戴維是當時知名的科學家,他發現了鈣、鎂、鈉、鉀等15種元素,被後世稱為「無機化學之父」,戴維晚年時卻說:「我一生最大的發現,是發現了法拉第。」的確,沒有戴維,就沒有法拉第。


但是,戴維 和他的 夫人,對法拉第並不友善,在到歐洲考察科學期間,法拉第被要求隨行侍候,作戴維 和他 夫人的僕人。這位夫人為了顯示她的高貴和權威,經常蓄意侮辱他,不准他和他們同桌吃飯,法拉第只得逆來順受,委屈求全。


有一次,有人請戴維發明一種礦工用的安全燈,這是一項艱鉅重要的工作,因為這關係到數千名工人的生命,法拉第立即研究這個問題,並且提供戴維許多聰明的建議。


第二年,安全燈就在地層底下亮起光明,這使得戴維不得不對法拉第另眼相看,可是法拉第卻宣稱這種安全燈並非「絕對安全」,愛慕虛榮和名譽的戴維大為惱火,造成二人交惡的開端。


法拉第也做化學實驗,他相信氣體也可以變為液體。他寫了篇論文給皇家學會,戴維看到那篇文章,並加上一些註解,表示這個論文的實驗有某些部分,他曾經參加過意見。


法拉第當然沒有異議,於是這篇論文便在會中宣讀了,但是戴維卻無法容忍,一個釘書匠又是男僕的法拉第,居然會得到那麼大的榮耀,戴維一直認為自己是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不願意有人搶了他的風釆。


因此,當有人提議讓法拉第成為皇家學會會員的時候,戴維便堅決反對。而投票的結果,僅只一票反對,其他人都贊成,於是法拉第順利的成為皇家會會員,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參與科學家們研究。


 


科學上的重要貢獻


當時受到厄斯特與安培在電學上的發現的影響,許多科學家開始從事電磁的實驗,包括戴維、歐勒斯頓等人。法拉第於1821年開始研究電流與磁鐵的相互作用,最後終於發現馬達的原理,確立現在製造馬達的基礎。


但是,問題來了,法拉第的發現一公佈之後,毀謗也跟著來了,「只有小學畢業,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狗運亨通的傢伙」、「不要臉,抄襲歐勒斯頓的研究」,這些傷害在法拉第其他的科學發現時,也經常出現,但是,法拉第並沒有退卻,反而使他更加努力。


同時他體悟到,一個默默無聞的研究者,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打壓。所以後來他幫助許多年輕的科學家,像是:馬克斯威爾(後來成為舉世聞名的電磁學大師)、凱爾文(絕對溫度、熱力學三定律)、焦耳等人,都直接受到法拉第的協助和影響,而有了重大的科學貢獻。


1831年由於法拉第持續的研究,對於電磁感應有了重大發現,因而製作出人類第一台的發電機。法拉第放棄任何金錢的報酬,把這一項發明公諸於世,為人類開發了一個永不枯竭的金礦。


1833年他提出電解法則,後來的科學家為紀念他在物理學上偉大的貢獻,就以他的姓氏「法拉第」做為計算電容量的單位名稱。


1844年發現光在磁場中的偏振現象,稱為「法拉第效應」。他最先提出「光和電波性質相同」的理論。另外,他還有許多的發明:汽量電壓計、碳氫化合物的石油精、光學玻璃、凝膠化學等。


這些發明與發現,讓以往的毀謗不攻自破,同時證實了法拉第的實力,不愧為當代最偉大的「實驗科學家」。


 


妻子是他思想的枕頭


法拉第27歲的那一年,遇到一位銀匠的女兒撒拉,繼而結為夫婦。撒拉可以說是一位十全十美的賢妻,對法拉第一生淡泊,從事科學研究,從不懷疑。


在她的腦中,沒有嫉妒、沒有貪心。法拉第拒絕了許多次致富的機會,她都表示贊同,法拉第收入微薄,卻很慷慨,她沒有任何怨言。


她曾經說:「雖然科學對他來說,是如此的扣人心弦和興奮,而且時常剝奪了他的睡眠,但是我卻滿足於做他思想的枕頭。」法拉第夫婦終身無子,兩人互相扶持,直到老年時,法拉第都還寫情詩給撒拉。


法拉第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經常在倫敦桑地馬尼安教會證道,還2次被選為教會長老。他經常幫助窮苦、生病的人,甚至忘記自己也十分貧窮。有一次演講,會中有維多利亞女皇、皇室成員、教授、學者,法拉第講完後,聽眾報以熱烈掌聲,但是法拉第一直沒有出來致謝,原來他早已從後門溜走,因為他還要去為一位即將彌留的老太太讀聖經,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耶誕節的演溝


1825年到1862年之間,法拉第在皇家學院主持「星期五夜晚討論會」,討論的活動是非正式的,成員從碼頭工人到貴族、教授,各階層人士都有,大家在星期五的晚上傾聽科學的發現者講述,如何形成理論、如何進行實驗。在這裡所有人一律平等,先來的先坐位子,晚來的只好坐走廊,女王來了也是一樣。


1826年的聖誕節開始,法拉第開始為兒童講授自然科學。法拉第和他的妻子撒拉結褵四十年,但是卻沒有一子一女承歡膝下,所以他特別喜歡為孩子們講解自然景物的奧祕。


例如天空中為什麼有雲?雷聲為什麼總是在閃電之後出現?河水為何總是向下流…等,這一類令小孩子感到奇妙的事。


由於施行日期訂在每年的最後一週和第二年的第一週,所以被稱為「耶誕節的演講」。因為理論與實驗並行,所以上課的效果非常好,受到孩子們的喜歡。


 


用科學來侍奉上帝


雖然法拉第一生中的研究成果豐富,但是經常是在斷斷續續中完成,因為他患有頭痛和失憶症的毛病,嚴重時甚至忘記自己正在做哪個實驗?而他的發明、發現又經常被污衊、毀謗。他在這些打擊中,卻能活出自己的快樂和堅強,還不斷幫助許多人,這種人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尊敬。


1867825,法拉第坐在椅子上,安靜地走完他的一生;撒拉在喪禮上唸出法拉第最後的遺言:「我的一生,是用科學來侍奉我的上帝」。我們相信,科學和上帝都將因法拉第而彰顯。



 



上圖是法拉第在西元1831829所寫的研究手稿,上面有他畫的感應環草圖。由此可知法拉第很仔細記錄他的科學研究。



1. 上圖是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的裝置,稱為法拉第感應環。


2. 內部是軟鐵環,外面纏繞著銅線圈,每層線圈之間還以麻線及棉布絕緣,並且A線圈和B線圈不相接觸。


3. 法拉第發現"A線圈通電時B線圈感應出電流,A線圈斷電時B線圈感應出電流但方向和通電時相反"


4. 為最早的變壓器,不過當時無交流電,因此沒有發揮變壓的功能。


 


省思時間


 


(一)你能像法拉第一樣放下身邊的事只為了去陪、去安慰一位在病床上即將走完一生的老婦人嗎?


(二)你能在困難的環境中,像法拉第一樣樂觀的面對嗎?


(三)你有如法拉第般求學的精神嗎?


(四)你成名後是否會像法拉第一樣謙卑?


 


法拉第說


「挫折是偽裝的祝福」


「平凡是我生命的目的」


「寧做平民,不做貴族」


「盡最大努力,不要指望一定成功」


「我的一生,是用科學來侍奉我的上帝」


「一旦科學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贏得勝利」


「科學應該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從孩子開始。」


「如果我們不真正的了解一個人,就全力去論斷一個人。」


「拼命去爭取成功,但絕對不要期望從別人的失敗中獲取成功。」


「讀書是一種藝術,要不斷地去接受挑戰,接受批評,才能逐漸成長茁壯。」


「所有美妙的事物都是真實的(Nothing Is Too Wonderful to Be True)。」


「求學除了慾望外,也需要有一顆勇敢強壯的心,才不會被別人的冷嘲熱諷所擊倒!」


「就是最成功的科學家,他在十個希望和初步的結論中,能夠真正實現的也不到一個。」


「論斷是人類的卑鄙天性,缺乏對別人真正的認識,就給人下斷語是一種無理的控告。」


「個人學習中最好的部分,都從錯誤中學得的,而且知道自己的每個認知,都有失敗的機率存在」


「人都會有偏差與錯誤,當科學理論被視為解決問題的絕對真理時,即將給人類帶來莫大的禍害。」


「讓你的想像力向前奔馳吧!用理智的判斷力與精確的原則去規範,再用嚴謹的實驗去拉緊韁繩吧!」


「我們整個文明的精華、知識的傳遞、最高的娛樂,做事的能力,就是維繫在這些美麗原理的思索裡。」


「學習的第一步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不足可能在於發現自己所下的判斷何以如此地匆促、不合邏輯、不夠周全。」


「人改變的關鍵在於發現自己的軟弱,發現自己的墮落。軟弱與墮落並不是對人格的侮辱,而是一種成長的認知。」


「望你們年青的一代,也能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忠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生有苦難,有重擔,人性有邪惡,有欺凌,但是到後來這些都對我有益處,苦難竟是化了妝的祝福。人生在一連串不完美中,最後總是完美。」


 


參考資料


電學之父 --- 法拉第的故事    台大教授  張文亮著。文經出版社。


http://www.bud.org.tw/museum/s_star09.htm


http://home.kimo.com.tw/godredri/index8.htm


http://www.lssh.tp.edu.tw/~lib/share/benediction.htm


 


http://kks.hkcampus.net/~kks-kg/eshome/scivote/s7.htm


http://hep1.phys.ntu.edu.tw/~listeve/lm/physics/phys-word-old.htm


http://content.edu.tw/junior/phy_chem/ty_lk/std/content/magn/cph12/fara-exp.htm


http://over.tngs.tn.edu.tw/forums/91/91-kh-m/2204.htm?zone=kh&ename=rssh&cname=%A5%AB%A5%DF%B7%E7%B2%BB%B0%AA%A4%A4&fnum=2204&laddle=9111


2006年11月18日 星期六

吳作樂:創造力 從原理出發

吳作樂:創造力 從原理出發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作樂今年55歲,他是數學學士和碩士,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時,轉念統計通訊;他說台灣數學教育要學生練習太多題目,卻沒百分之百了解,才造成大多數學生都怕數學。


        吳作樂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讀碩一時,有一次考複變函數,因為他在大學休過,知道解題訣竅;但他很好奇他那些讀碩士班才修這門課的同學,怎麼解這些難題,就跟一位同學借考卷來看,當場傻眼,因為這位同學自己根據基本原理,設計一堆小工具來解題。他說他一向自以為了不起,那時才知道「這才叫天才」。


        吳作樂說,台灣學生必須學過一大堆東西,才會解題,無法像人家那樣自己創造工具來解題;那件事對他打擊很大,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創造力」,而台灣的教育卻在抹煞創造力。他說要有這種能力,得把數學百分之百讀通。


        吳作樂的博士論文題目很難,他請指導教授給他提示,教授卻說「我想2年想不出來,才叫你想」,他認為,創造力就是要從最根本的原理出發;而台灣交出的博士,很多都是讀了幾百篇論文,修改一下,其實什麼都不是。光讀論文而不想是會出問題的,吳作樂表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貝爾實驗室的衛星通訊部門,人家給他1個很多人23年都解不出來的問題,他努力的3個月,讀了200篇論文,也解不出來;後來他決定把這些都丟掉,從最根本的原理出發,結果竟然解出來了,原來是一位大師犯了一個小小錯誤,而那200篇論文,都是跟著大師走的。(李名揚)


本文摘自9510月聯合報


2006年11月17日 星期五

設立部落格的目的

 我教了27年書,上課一再提醒同學想教學生一些有用的東西,那怕是一句話或一個idea。因此在95年2月底把1—20招寫出來,沒想到短短八個月已經有15000人以上逛過我的布落格。剛開始只是把報紙中的好文章放上去,很簡單。現在就要精挑細選更好的東西了。下一個階段想要找一些「如何提高同學們競爭力的文章」。最近教育部公布的研究報告說明,全國大學生每日平均上網3小時,對學業身心造成影響,台灣大學生如果再不努力用心學習,恐連大陸都拼不過。
 目前送給南一中張逸羣校長新文章,我跟他說50招,他說融會貫通一招就很有用了〈50招包括中外大師名言〉。前台北市立師院校長吳清山博士,是我高師大同學,他的網站也在我部落格中,七月中我在台大改大學指考考卷,中午一起吃飯,我告訴他︰「他好厲害,到今年寫了37本書〈教育行政為主〉,年初美國經濟學大師92歲往生,才寫32本書,他的網站架設了1年3000多人,我說你學術能力比我強,廣結善緣能力比我差,我有做到積極推銷自己」。
 最後,感謝所有幫助我處裡過部落格事宜的所有人。

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 ─ 給大學新鮮人的一封信

  本書在95年9月18日由下列5位教育名家提供建議,由天下文化出版。
一、哈利R盧易斯 ─ 前哈佛大學部院會,在他超過30年的教學生涯中,造就了千位電腦


學的專才。靈活彈性的時間安排,學著利用時間做有建設性的事情。白天的零散時刻、


夜間與朋友共度的時光,長遠來看都比書本更重要。容許你有些閒暇、一些娛樂、一些


獨處時刻,將更有能量創造一流績效;這勝過你把日子塞滿了活動,以致根本無暇思考


你究竟為了什麼在做這一切。切莫忽視你的身心健康,如果你不放鬆自己、多運動、注


意飲食,最重要的─睡眠充足,你的身心將會崩潰。找到你喜愛學習的科目、喜歡做的


事情,盡力去做對你最重要的事,倘若你對許多事情使盡了全力依然有不如人之處,也


別苛責自己。好好享受大學的生活,重要的是逐漸了解你要什麼,給自己充裕的呼吸空


間,去發現你的摯愛及追求之道,發現你的抱負及現實之道,這才是你真正的挑戰。


二、洪蘭 ─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目前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假如時


光能到轉,我最想重新來過的是珍惜光陰,把握時光讀書。興趣決定成就,成就決定收


入。看看什麼事情最能帶給你快樂,這個快樂的事就是你的興趣。無悔,是成功的定義


。你必須有勇氣走自己的路,因為這是你的人生,無人能替你過。我們必須多讀書,從


書本中擷取古人智慧,來引導自己並堅強自己的意志。讀書還可以開闊心胸,打開視野


,因為透過書本,你把前人的經驗內化成你的之後,有了知識和經驗,視野自然寬廣,


氣質自然不同。閱讀還可以學會做人做事。現在你們也一樣,必須讀很多書才知如何在


社會上立足。小時候,父親以諸葛亮的「知人論」七件事來要求我們,告誡我們不要為


忠厚的外貌、感動人的言語所欺騙。一九O四年,美國聖路易市世界博覽會開幕時,有


一張很大的海報,上面寫著:「打開你的大門,讓世界進來。」(Throw wide the gate


and let the world come in.)這是多麼豪爽有自信的口氣,多麼大的胸襟!我很希望你


們每個人都能放開胸襟,讓世界進來。如果你能好好把握時光,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行有餘力又能造福別人時,你的人生就很圓滿了!


三、傅佩榮-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台大哲學系、所教授
    如果重念大學,我會從以下四點去考慮:
1、 調整基本心態。大學生要了解,大學最可貴的資源是「教授」,應該化被動為


主動,把學習機會看成瑰寶,不要錯過了任何一堂課,少學了任何一個觀念。
2、 做好時間管理。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有三:一是課業,二是社團,三是感情。一


位耶魯大學校長在歡迎新生入學時說:「各位來到大學要做的是三件事,學習、理解與


品味。」「學習」教授所講授的,「理解」你所學習的材料,並且「品味」你所理解的


心得。這三者構成了求知的良性循環,若是由此養成了終身學習的興趣,將是人生的一


大資產。在課業與社團之外,大學生還有感情生活。談到感情,不能忽略三大原則:結


緣、惜緣與隨緣。結緣是從無到有;惜緣是肯定每一個當下剎那;隨原則是從有到無,


像同班同學在畢業時必須互道珍重再見。
3、 達成學習目標。學習的秘訣之ㄧ是「攻堅」。越是困難的部份,越要努力學會


。學習專業科目不到精隨的程度,就很可能毫無用處。通識課程讓你瞭解人生全貌,合


宜的安排必須兼顧「身、心、靈」三方面的需求。
4、 培養個人風格。(一)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二)通情達理的人生觀。(三)和諧理


性的群己關係。(四)深刻持久的社會責任感。
大學四年是一個年輕學生錘鍊全方位的生命能量的大好機緣。善用這四年的一切資源,


可以日起有功,可以在結束時達脫胎換骨般的驚人效果。反之,若是此時荒廢光陰,很


可能就會換來往後大半生的困頓與無奈。取捨之間,全在自己。


四、彭懷真-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兼學生事務長。
    如何在二十萬人中脫穎而出?特別重要的是,「渴望學習、尋找機會」。我總是找


機會去學習、去參與、去廣結善緣,即使很少有學生事務長去參加大專運動會,但我一


定去,而且認真觀察,還設法與人互動。大學提供改變的養分。參加自己有興趣的社團


,盡情學習,也是你最棒的成長機會。你如果要打工,勸你優先考慮大學裡的工讀。上


大學前,我從來沒做過班長,好羨慕。於是,大一上學期,我就競選當上班代表,大三


又做了一次。我還做過社團負責人,領導上百人,很過癮。從此上了癮,畢業後便常常


從事領導與管理的工作。上大學之後,我變成一個熱忱的人,每個周末都去孤兒院服務


,也長期擔任高中生的輔導,培養了關懷服務的能力。我以前是個愛哭且多次想自殺的


人,個性古怪,很悲觀、更自卑。上了大學,一切都改變了。
    我常對學生說:「趁著年輕,要瀟灑的玩,大方的服務,以爭取改變。等年紀大了


,事業有成之後就沒時間玩了,也很難有長時間的服務;而若事業無成,忙著張羅生活


,更無瑕服務。」從上大學至今,已三十年。我不斷行動,在服務中遊玩,進入並了解


貧困、生病、匱乏、殘障等人的世界。我四處服務,樂此不彼。志願服務也是一種玩樂


,能夠擴展人生,結交好朋友,還可以使我們有善良單純的心。


五、張光正-紐約州立大學大氣科學博士,現任實踐大學校長。
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我要和莘莘學子分享的主題。
(1) 接受全人教育的培養。全人教育包括「四平衡理念」:專門和通識的平衡。
專門是謀生的技能,通識是做人的基礎學問,二者平衡,才能協調人生。學養與人格的


平衡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的學問再好,但如果人格有問題的話,受害的影響層面是很大


的。
(2) 面對挫折,迎接挑戰。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會遇到一些挫折,但是我們要學習


去面對困難,把挫折當作階梯,自我要求,建立自己的責任心,以寬廣持平的態度去了


解社會現實。然後,挺直腰桿去承擔對社會應有的道德勇氣。每個人都可以很偉大,只


要我們願意激發對生命的實質熱情,人生的輪廓就會更鮮明。
(3) 閱讀、吸收智慧的菁華。現在是一個自我銷售的時代,經由閱讀可以增進你的


語言能力,也可以加強你的人際關係。所以,我鼓勵學生要多閱讀經典,如:1.三國演


義、2.台北人、3.讓高牆倒下吧、4.百年思索等。當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抉擇時,可能會


透過閱讀的歷史經驗去取樣,就可以吸取他人一輩子難得的生命經驗。
(4)旅行,拓展視野。大學生需要到外面磨練一下,那是一個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的難


得機會。視野拓展了,眼界也會變寬、變廣。
(5)修鍊果決創新的能力。我在獲得大氣物理博士學位之前,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是


在對人,所以誠實的面對自己,做了轉行學管理的決定。同學們在生命中會面對很多選


擇,當我們徘徊在十字路口時,就必須要利用果決創新的能力去做出選擇,然後義無反


顧。在勇往直前的同時,隨時與時俱進的修正自己。
(6)培育成功的特質。一個人最大的成就,無非就是對自己負責任。你有了責任,就會


有使命感,也才能有企圖心,有了企圖心,你就會充滿自信心,勇往直前。
(7)學習關懷感恩。膾炙人口的電影「蜘蛛人」-蜘蛛人為了賺得高額的獎金,很興奮


的運用意外獲得的超能力去參加拳擊比賽,當他獲勝後,主辦者卻不履約給他應有的報


償。他氣憤離去時,正好遇見搶匪搶劫主辦者,在他有能力且應見義勇為出手攔下搶匪


時,卻選擇冷漠的閃開,讓搶匪逃離。結果他下樓卻發現自己一分鐘前放走的搶匪殺死


了他的養父,這才覺悟到他先前的冷漠自私,竟造成此生無法彌補的遺憾,於是他成了


一個熱心助人的英雄。所以,我們總要用感恩的、關懷的心,去面對生命中的順境與逆


境。
 最後我要送給同學的座右銘是馬斯洛所說的:「心若改變,態度便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便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便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便跟著改變


。」
   本書除了五位教育名家建言外,尚有許多箴言佳句,是非常值得同學購買的好書


,定價才180元。


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如何學數學

如 何 學 數 學
國立台南大學  嚴正意 博士
    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靠自己發現它的訣竅。數學也不例
外。數學解題之父-波里亞名言: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is to discover it by yourself.』


    我認為(1)學數學,他知道他在做每一個動作的時候,每一個計算步驟的時候,他知道他在做什麼。(2)學數學一定要自己體驗思考的快樂。(3)學數學,不僅要有嚴謹的推理,更要有直覺的觀察力。


    以下方法可參考:
   1、對數學產生興趣(interest),愛上數學。
   2、多做題目,即做中學(learn by doing)。
   3、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做錯了沒關係要靠自己訂正錯
      誤的地方,直到得到正確的答案為止。
   4、掌握 觀察 → 思考 → 發現 → 聯結 的要領:中學數學令
      學生們最困擾的地方就是聯結,往往題目做一半做不下去就是
      不會聯結。如何做好聯結呢?就是要問自己題目給了我們什麼
      線索,需不需要考慮其他輔助公式來完成它。
   5、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以增強語文閱讀能力;這樣也會提升自己的
      數學解題能力。
 
   6、專心、認真聽老師講解。在學習任何公式或定理時要了解她們的
      意義。
   7、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不可以馬上看答案,要想想看為什麼不會做,
      什麼地方不會做。是不是不了解題目意思?是不是已知條件與
      結果找不出關係?想想看有沒有做過同類型較簡單的題目?
   8、有空時,玩玩與數學有關的益智遊戲,例如:(1)象棋(2)五子
      棋(3)大老二(4)撲克牌(5)圍棋,發現規律,以提升自己對數學
      的興趣。
   9、考學測的三項要領:思考 → 速度 → 準確 缺一不可。
  10、對於學測的問題不要過分鑽牛角尖,大部份的題目可從數學基
      本定義及定理得到答案,不要想太多複雜的公式來考倒自己。
  11、仔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善加聯結,增加個人的生活經驗;
      注意時事問題在數學考題的應用,例如:南亞大海嘯的後續效
      應、募款問題等等在統計方面的應用。
  12、今年的數學基測雖然一綱多本,但是有一本全壘打(華視週刊)
      出版的刊物收集(1)康軒(2)南一(3)翰林版本的題目可以參考。


    最後,『努力、用心,終有成功之日』。
           『For you students ,success won by hard work.』


結合兩知識 就是新發明

本文摘自95年10月聯合報中研院士卓以和:
結合兩知識  就是新發明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貝爾實驗室顧問卓以和昨天在吳健雄科學營演講時表示,只要把不同的知識連接起來,就能成為新發明;實驗一定要親自動手做,面對質疑挑戰時,要能堅持到底。
    卓以和今年69歲,出生於北京,1949年國共內戰遷到香港,幾年後再去美國念書,是伊利諾大學電機博士,他的姊姊是歌曲「天天天藍」,作詞者卓以玉;卓以和18歲就去美國,雖有獎學金但沒生活費,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卓以和24歲拿到碩士後,到私人公司工作了4年,他說本來只想做兩年就回學校,但因生活舒服,又有錢花,又有時間玩,返校計畫就一年延一年;幸好他的碩士指導教授正好是該公司顧問,要他回學校,他也怕辜負父母期待,才回伊利諾完成博士學業。


先工作在修博士
    卓以和說,先工作再回學校進修有好有壞,好處是已有經驗唸書不只是應付考試,而是知道自己想學什麼、想做什麼,態度不一樣;但年紀大又中斷幾年的話,應付博士班考試比較困難,當年他的指導教授讓他先回學校旁聽一學期,才考進博士班。
卓以和以「分子束磊晶」成名,就是用分子束噴射的方式,讓原子一層一層長成晶片。他說自己在學校讀的是表面物理,後來在私人公司研究離子噴射機,因為有這兩種跨領域知識,才會想到用分子束噴射來長晶。


發明過程很艱辛
   「把兩種知識結合變成新發明」說起來容易,過程卻充滿艱辛,卓以和本來想做雷射元件,也看到晶片長得很漂亮,結果一加能量,不但發不出雷射光,連普通的光都發不出;但他沒有退縮,只是先改做較簡單的微波元件,一個個做出來,後來在做雷射晶片,現在全世界3/4雷射晶片是用這種方法生產。
    卓以和說,當年很多人質疑他這種生產方法長晶面積太小,速度太慢,不實用,但他仍堅持到底,從發明到變成市面產品,足足花了7、8年的時間。中間過程包括改進製造方式,讓產品性質比市面產品好;然後要能大量生產,他還為此和做機器的公司合作;還有產品壽命要長、成本要低,要能說服工廠老闆願意更換新機器等等問題需要克服,不是件容易的事。


2006年11月8日 星期三

給吾兒亮宇22歲生日感言

給吾兒亮宇22歲生日感言


今天118日 是我大兒子22歲生日,22年前你心不甘情不願慢了一個月來報到。滿月後我們帶著你去左營給爺爺奶奶看,奶奶只見了你一面說這個小孩會唸書,不久我母親就睡了一覺往生了(心肌梗塞)。


亮宇,在你22歲生日之際,老爸想以四句話與你共勉:


一、身體鍛鍊好


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人們失去了健康才知道珍惜它(People don’t value their health until they lose it)現在的你已經養成了晚睡的壞習慣,你要知道晚上11點到2點睡眠休息人體會分泌一種黑色素酶,會增強你的免疫系統,你如果不休息,它就不會分泌,這樣身體會不好。


二、頭腦要靈光


靈光不一定要讀博士,但是上次回台南,你告訴我沒有規劃讀博士,我有點失望。找工作是你們這一代必經的挑戰,台大物理系是我當年望塵莫及的科系,但是走學術界或是工程界你現在要規劃,如果喜歡教書就去念博士,如果沒興趣教書,碩士就可以。你自己決定。現在中央研究院的院長翁啟惠(南一中的學長)當年台大醫科沒考上,就讀台大農化系,29歲才拿到碩士,之後才赴美進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


三、會廣結善緣


    人一定要謙卑。會讀書不如會做事,會做事不如會做人。台大的教授專業知識一定教了不少,但如何作人可是一門學問。李開復書上提到武漢大學物理系畢業生說如果年輕20歲重讀大學,他們第一件要學習的事就是人際交流。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多學學廣結善緣。


四、處理事情好


    你的IQ,處理事情no problem。最後爸爸要叮嚀的是生命的意義就是不斷把愛、希望和快樂傳播出去。與司馬光家訓:「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有不謀而合之處,老爸心有戚戚焉。


國立台南大學數學系副教授嚴正意


http://tw.myblog.yahoo.com/yen43yen43


2006年11月7日 星期二

肺癌(lung cancer)


肺癌(lung cancer)


 


肺癌在癌症死因排行中,女性居首位,男性僅次肝癌位居第二位。肺癌的症狀如慢性咳嗽、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胸痛等。肺癌因為難以早期發現,晚期治療棘手,加上許多患者認為接受手術反而會加速死亡,因拒手術,而延誤治療時機。 台南大學我的好同事黃教授85年11月肺癌往生。他告訴我84年11月從澎湖返台就感冒,一直咳嗽不好。85年6月我們一起去U.S.A.也咳嗽不止,在奇美醫院X光大片說是肺功能不好(誤診),85年8月台南市醫檢查出肺癌,11月往生。生前告訴我哥哥也是癌症走的,可能是少了抑制癌症的基因。 民進黨內最清廉的陳定南在11月5日下午起不再說話了(肺癌往生),對照陳總統在11月5日晚的辯才無礙,是諷刺,也是無奈。陳定南一生清廉,是從政者的典範。生前名言:如果受人尊敬和受人喜愛不能得兼,寧可選擇受人尊敬。生病後,他想寫下教導後輩,足以傳家的各種知識,可惜天不從人願。肺癌原因不明,但(1)吸煙(2)吸二手菸(3)廚房油煙(4)廟裡和拜拜香(5)空氣污染(6)在乾洗店、加油站等工作環境(7)地下水含砷不僅可能造成烏腳病,也可能會引起肺腺癌等都有關。所以同學們告訴母親儘量用煮的,或用好的油和鍋。法國正在研發一滴血檢驗肺癌,如果成功將來對人類貢獻極大。


 



科學證明心存善念身體好 (享受人生)





科學證明心存善念身體好(摘錄自大紀元報)







現今社會常常有許多人想太多負面思考 , 導致生活發生問題 .

不論是大學生或是想 enjoy life 的人都要有樂觀愉快的心情 .





















遇奇  
 









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也難怪科學研究會發現,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


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因此比較不容易生病;一個悲觀而憤世嫉俗的人,他的神經系統不但會讓他老是使用負向思考的神經而變得愈來愈悲觀,而且在每天憤憤不平的時候,神經細胞又不斷地分泌會讓細胞凋亡的神經化學物質。所以,當人長期處於悲觀而憤怒的狀態時,可說是在慢性自殺。

小時候,父母時常提醒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心存善念。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到念研究所時,才發現這個說法是有科學根據的。很幸運的,「心存善念」一直是我為人處世的最高指導原則。


思考與神經化學

在碩士班,曾選修一門神經化學的課程。當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科學上已經發現,人在正向、積極的思考與負向、消極思考時所使用的神經系統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思考是樂觀、祥和、感激、快樂…時,人腦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會作用,而另一套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則不但不會作用,還被抑制住。相反的,當一個人心中充滿了仇恨、悲傷、沮喪、恐懼、妒嫉…時,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會被激發而作用,但是在此同時,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卻被完全抑制住了。

而且在科學上,早已發現神經系統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特徵:神經細胞在活動時是利用電傳導,並且喜歡走捷徑,所以被活化次數多的神經細胞會比活化次數少的更容易被啟動。說白了,就是「愈用愈發達,不用則退化」的現象。

所以,一個愈樂觀的人,因為看待周遭的事情總是以正面的態度;時常心存感激,對於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認為上天會幫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被活化的機率就比較高,而負面思考的神經系統卻會因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個人都只看事情壞的一面,對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態度面對,或是經常對環境感到懷疑、恐懼,那麼,他的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就會變得很發達。同時,時間久了之後,要想啟動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就相對的變得比較困難了。


神經傳導物質與健康

另外,科學家們也都發現了,神經在傳導訊息時,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是利用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除了可以活化下一個神經細胞外,還會透過血液循環系統,影響著全身的細胞。然而,正向思考與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除了神經細胞本身就有差異之外,連它們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都是不一樣的。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經過實驗證明,具有刺激細胞生長發育的功能,因此,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也難怪科學研究會發現,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

提到這兒,您是否很好奇?想必也推論得出來,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分泌的神經化學物質,對身體內的細胞會有傷害作用。

最近的醫學及科學上還發現到,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是相關聯的。甚至有科學家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了神經細胞與免疫球細胞相接觸的現象。所以,不難想像,當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分泌出能讓細胞生長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也會變得比較活躍,能再分化出更多健康的免疫細胞,對於外來的細菌或病毒當然也就比較有抵抗力,人也就比較不容易生病。甚至我們時常聽到的,一個癌症病人如果比較樂觀,通常癌症都比較容易痊癒。但是,一個悲觀的人就很難有這麼好的運氣,因為他的身體中的免疫系統被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影響下,很多免疫細胞早已死亡而不再具有保護作用了。


啟動正向思考的神經

當然,一個普通的人,並不見得總是可以百分之百樂觀或總是百分之百悲觀。不過,如果能夠在愈多的時刻保持樂觀、祥和、喜悅、感恩的心情,避免憤恨、不滿、妒嫉、不安、懷疑的情緒,那麼,這個人的正向思考的神經就會時常被啟動,然後久而久之,身體就愈來愈健康,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健,當然也就愈來愈不容易生病。而且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也會愈來愈發達,想法就愈來愈樂觀積極,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最近幾年來,產生許多怪病,甚至有很多好幾年前就已經滅除的感染性疾病,都又再度發現。很可能就是因為現在的人心,早就不再像以往那麼真誠而善良了,所以,很多的疾病都因為自身的細胞不健康,而變得難以醫治。










遇奇  
 








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也難怪科學研究會發現,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


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因此比較不容易生病;一個悲觀而憤世嫉俗的人,他的神經系統不但會讓他老是使用負向思考的神經而變得愈來愈悲觀,而且在每天憤憤不平的時候,神經細胞又不斷地分泌會讓細胞凋亡的神經化學物質。所以,當人長期處於悲觀而憤怒的狀態時,可說是在慢性自殺。

小時候,父母時常提醒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心存善念。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到念研究所時,才發現這個說法是有科學根據的。很幸運的,「心存善念」一直是我為人處世的最高指導原則。


思考與神經化學

在碩士班,曾選修一門神經化學的課程。當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科學上已經發現,人在正向、積極的思考與負向、消極思考時所使用的神經系統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思考是樂觀、祥和、感激、快樂…時,人腦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會作用,而另一套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則不但不會作用,還被抑制住。相反的,當一個人心中充滿了仇恨、悲傷、沮喪、恐懼、妒嫉…時,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會被激發而作用,但是在此同時,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卻被完全抑制住了。

而且在科學上,早已發現神經系統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特徵:神經細胞在活動時是利用電傳導,並且喜歡走捷徑,所以被活化次數多的神經細胞會比活化次數少的更容易被啟動。說白了,就是「愈用愈發達,不用則退化」的現象。

所以,一個愈樂觀的人,因為看待周遭的事情總是以正面的態度;時常心存感激,對於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認為上天會幫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被活化的機率就比較高,而負面思考的神經系統卻會因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個人都只看事情壞的一面,對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態度面對,或是經常對環境感到懷疑、恐懼,那麼,他的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就會變得很發達。同時,時間久了之後,要想啟動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就相對的變得比較困難了。


神經傳導物質與健康

另外,科學家們也都發現了,神經在傳導訊息時,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是利用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除了可以活化下一個神經細胞外,還會透過血液循環系統,影響著全身的細胞。然而,正向思考與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除了神經細胞本身就有差異之外,連它們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都是不一樣的。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經過實驗證明,具有刺激細胞生長發育的功能,因此,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也難怪科學研究會發現,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

提到這兒,您是否很好奇?想必也推論得出來,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分泌的神經化學物質,對身體內的細胞會有傷害作用。

最近的醫學及科學上還發現到,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是相關聯的。甚至有科學家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了神經細胞與免疫球細胞相接觸的現象。所以,不難想像,當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分泌出能讓細胞生長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也會變得比較活躍,能再分化出更多健康的免疫細胞,對於外來的細菌或病毒當然也就比較有抵抗力,人也就比較不容易生病。甚至我們時常聽到的,一個癌症病人如果比較樂觀,通常癌症都比較容易痊癒。但是,一個悲觀的人就很難有這麼好的運氣,因為他的身體中的免疫系統被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影響下,很多免疫細胞早已死亡而不再具有保護作用了。


啟動正向思考的神經

當然,一個普通的人,並不見得總是可以百分之百樂觀或總是百分之百悲觀。不過,如果能夠在愈多的時刻保持樂觀、祥和、喜悅、感恩的心情,避免憤恨、不滿、妒嫉、不安、懷疑的情緒,那麼,這個人的正向思考的神經就會時常被啟動,然後久而久之,身體就愈來愈健康,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健,當然也就愈來愈不容易生病。而且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也會愈來愈發達,想法就愈來愈樂觀積極,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最近幾年來,產生許多怪病,甚至有很多好幾年前就已經滅除的感染性疾病,都又再度發現。很可能就是因為現在的人心,早就不再像以往那麼真誠而善良了,所以,很多的疾病都因為自身的細胞不健康,而變得難以醫治。



2006年11月2日 星期四

傾聽孩子的話-感謝開元國小李添旺校長提供

孩子:「校長,我們學校為什麼要被合併?」
校長:「孩子,學校合併後可以省很多錢呀!」
孩子:「校長,辦教育很貴嗎?」
校長:「不,孩子,辦教育比辦監獄、比請警察、比整治治安便宜。」
孩子:「校長,那為什麼要省教育的錢?」
校長:「孩子,你不懂,教育要計算成本的。」
孩子:「校長,你養小孩有算成本嗎?用多少錢可以買到孩童的笑臉?用多少錢可以買到生命裡的感動?用多少錢可以買到老師無悔的付出?用多少錢可以買到社區的希望?用多少錢可以買到校長的熱忱?用多少錢可以買到政府的責任?」
校長:「孩子,你不懂,教育是很貴的,政府沒錢了。」
孩子:「校長,政府沒錢為什麼還可以常常放煙火?為什麼還可以常常辦晚會?為什麼花大錢買武器?為什麼常常印刷一些沒人看的文宣?為什麼馬路挖了又挖?為什麼做一些沒用又破壞環境的攔砂壩?」
校長:「……

校長:「孩子,校長告訴你,到大學校去,有多一點的同學,多一點人際互動,你的學習會更豐富。」
孩子:「校長,山上有各式各樣的蝴蝶、滿山遍野的野花、青翠高聳的大樹、驍勇善戰的鍬形蟲陪著我,和我一起玩,難道不能幫助我的學習嗎?」
校長:「孩子,美好的學習經驗必須和人互動,走入人群。」
孩子:「校長,司馬遷寫下史記時;梵谷畫出向日葵時;貝多芬譜出命運時;愛迪生讓電燈發亮時,有和人群在一起嗎?」
校長:「……

孩子:「校長,要合成本,要多人一起讀書,那為什麼是我們要往山下走呢?」
校長:「孩子,因為下面的資源多ㄚ!」
孩子:「校長,醫院在山下、圖書館在山下、文化中心在山下、書局在山下,所有一切用稅金蓋給全民的東西為什麼都在山下,為什麼?」
校長:「孩子,因為我們人少啊!」
孩子:「校長,人少也是一種錯嗎?人少就應受不公平待遇嗎?我聽爸媽說,以前我們這裡也曾一班有很多人,九二一不是我們自願的,農產品不賺錢也不是我們自願的,我們的祖先選擇在山上更不是我們自願的,為什麼我們不能享有最基本的教育公平環境。」

校長:「孩子,你現在好好讀書,以後可以幫助家鄉啊!」
孩子:「校長,現在連學校都保不住,等我長大,家鄉還在嗎?」

希望這個孩子的父母不是您,但不幸的,這個校長可能就是我,我真的被這個孩子問到無話可說。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靜下心時,這個孩子會跟您說話,我被這個孩子問到熱淚盈眶,您呢?傾聽心中孩子的聲音吧

如果您認同這篇文章,請您傳送出去,幫幫山上的孩子
草嶺國小李政勳敬上


2006年11月1日 星期三

讓愛傳出去-----加國男子用一根迴紋針換一棟房子

一根紅色迴紋針,竟然能換來一棟房子?!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的事情,就在一名加拿大人身上發生了。靠著網路的力量,26歲的麥唐納經過好幾手的以物易物交易,已經從一根迴紋針換到在美國鳳凰城免費住一年的公寓,就要圓了他擁有自己的房子的夢想。


這個故事要從去年712說起,靠著多份兼職維生,偶爾也在二手貨交易市場賣東西的麥唐納,靠著這些收入支付一個月300美元的房租,但是他想要有一棟房子,於是靠著他在TableShox.com賣桌子穩定器培養的推銷能力,以及他在網路上結識的人,一起成就了這樁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交易。


麥唐納先在分類廣告網站Craiglist.org的以物易物區張貼廣告,他提供一個紅色迴紋針交換東西,麥唐納承認,一開始他幾乎沒想過會換來比迴紋針還大的東西,更別說是房子了。不過,網路的力量就是這麼大,或許說,神奇。


麥唐納在故鄉加拿大溫哥華,先以迴紋針和兩名女子換了一支魚形的鉛筆。然後拿鉛筆跟在美國西雅圖的藝術家安妮羅賓斯換了陶瓷的把手旋鈕,接著用門把和正準備從麻州搬到維吉尼亞州的史巴克斯換了一個露營爐具。


羅賓斯欣賞Craiglist.org這個以物易物的反消費主義做法,不過她回應麥唐納的廣告也只是「出於好玩。」而史巴克斯則是網路以物易物的熟客,之前已經靠一台筆記型電腦換來一台1993年份的雪佛蘭汽車。


接下來,麥唐納用露營爐具與加州的海軍現役軍人換了發電機,用發電機換了「派對包」:空的啤酒桶,啤酒的霓虹招牌和一個灌滿啤酒桶的保證,這在紐約皇后區是很受年輕人歡迎的物品。這個交易還有一點小插曲,麥唐納在交易前,先把發電機放在他在紐約投宿的旅館,但是被消防隊查到沒收,麥唐納還得到下曼哈頓消防局找回發電機。


麥唐納拿著「派對包」與一名在蒙特婁的DJ交換一輛二手雪上摩托車,他將以上交易過程都紀錄在個人網站上,同時也吸引加拿大媒體注意,邀他上電視。於是,一家雪車雜誌提供讓他免費到卑詩省內陸地區雅克交換那台雪車。麥唐納再用這趟免費旅遊,與一家公司經理交換該公司早就想賣掉的一台1995年份箱型車﹔再用箱型車與一名多倫多音樂人交換一份錄唱片合約。麥唐納把這個合約的機會和美國鳳凰城一名歌手納特交換他在鳳凰城的兩層樓公寓免費住一年。


從一根迴紋針到公寓免費住一年,交易至此,連麥唐納都覺得「太令人感動了。」麥唐納的故事已經引起好萊塢的興趣,他說,有好萊塢片商想要把他的以物易物故事拍成電影,不過他不接受贈送,也堅持交易價值必須是對等的。


他說,他還會繼續交易,直到實現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為止。被問到他從中學到了什麼,麥唐納說,「如果你想做什麼事情,就開始去做,讓人感到有興趣或者尊重,或者覺得好玩,就會有人加入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