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落葉歸根 皮囊化成有機肥

2008/04/28 【聯合報╱記者王瑞伶、何定照、梁玉芳】




問:法師被醫師宣布開始要長期洗腎時,是否覺得沮喪?又如何轉念?


聖:我不會害怕,也不會沮喪。我病得快樂,病得健康,也不會覺得洗腎是負擔。我也知道,要讓病人樂觀,並不容易;但對我來說,疾病臨到我,就面對它、接受它,不問「為什麼害病?」「我造了什麼孽?」也不會對菩薩說:「這不公平!」


已經害病,就面對。我是禪修的人,這讓我能接受痛苦。這三年來,我的身體狀況有時不錯,有時差一些,而我都是以平常心來處理它酖酖把命交給佛菩薩,把身體交給醫師,醫師建議怎麼做,我完全配合。


我不求死,不等死,也不怕死;就這樣走過來了。如果只是消極等死,一天一天等,那多麼煩人!我的心情很少受到波動。幾十年的打坐禪修的功夫,還是有用的。


但我能體會病人的恐懼,建議大家以「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調和自己;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能減少精神上的痛苦。信仰的力量很重要,只要心安,就能平安。


問:兩位畢生主持過無數次喪禮,看過許多凡人生死;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最後一程」?


單:生病之後,我就盡人事、聽天命。我是最合作的病人,把疾病交給醫師,把調養交給自己;死了之後,我對台灣的貢獻就是:把身體交給台灣,做有機肥料!


我的遺囑都寫好了:喪禮要很簡單,用最薄的棺材,鮮花、輓聯一概婉拒,只要在棺上放本聖經就好了。


我連講道都準備好了,怕別人歌功頌德,不會替我請求別人原諒,所以我自己來!我都錄好音了,到時放一放就可以了。


我是出家人,和師父一樣,沒有自己的財產,最寶貴的就是信仰:「天主是愛」。我把愛的信仰送給朋友們,把生命及靈魂交給天主。這樣就完成了。


聖:我的想法與樞機非常類似。我早就預立遺囑,經過律師和法院公證。我沒有財產,這些都是教團的;只有我的身體,就用一口薄薄的棺材,燒了。之後不入塔、不設墳、不立碑,死了就在這個世界消失了。


在我們的文化裡,強調厚葬,買個好塔位;但實情是:幾十年內,還有子孫來祭拜,過廿年,大概沒有人記得了。我一直推行禮儀環保,希望能改變大家的觀念。


【2008/04/28 聯合報】



聽到罹癌 單國璽禱告即恢復平靜


2008/04/28


【聯合報記者王瑞伶、何定照、梁玉芳】


我跪下來,禱告半小時,我問天主:「你要我做什麼呢?」我又老又病,如果他覺得我這老廢物對別人還有用,那麼就用我吧。「主啊,讓我明白你的心意。」我跟天主這樣說,求天主進入我的心,但願我知道他的旨意。


對有信仰的人來說,死亡是個過程,是我進入天主永恆的一個過程。有人問我:「永恆」是永遠一樣,不會厭煩嗎?


我說,如果在愛中,只會幸福,又怎會厭煩?時間,是人的想像,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叫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沒有太陽,沒有地球,時間又是什麼?永恆是語言無法描述的。


在我當神父的六十多年裡,我沒有做過自己的事,我原本以為退休之後,可以隨心所欲了;但天主說:「等一等,我有別的計畫。」他要藉著這個病,給我最後的使命。


這麼多人得癌症,有人連求生意志都失去了。許多醫師說,這種病平均四個月的壽命,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嚇死的。去年,有三位朋友得到這種病,不到四個月就都走了。


我以為我生病是天主的計畫,所以我接受;把這病當成是我的「小天使」,提醒我:賽跑要到終點了,你要衝刺,分秒都用來幫助人超越死亡。得病到現在,我已經活了一年半了。


問:聖嚴法師也是對己身的疾病相當坦然,你怎麼看待自身的病苦呢?


聖:釋迦牟尼佛度眾生,他一生多苦難;玄奘印度留學取經,歷八十多難。這些高僧都是由艱苦走出來的。又好比台灣的印順導師,一生與打針、吃藥結下不解緣,投入佛學研究,在他百歲的生命中,成就很大。


我這一生都在病中,大家都不看好,認為我活不久。我五、六歲才會說話,八、九歲才上學,一生是戰爭、苦難不斷,沒上過中學和大學,只能靠自修,最後竟能到 日本完成博士學位,這是要很下苦功的。我感恩佛菩薩安排我這樣的苦難,給我磨鍊,也讓我有能力奉獻,我每年都能寫幾本書,至今已有一百多本了。


這些對我來說,是因果業報嗎?不是,而是佛菩薩給我使命,是我早年發了願:「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我發願要將佛法讓更多人知道,是願力讓我成就這些。


我這一生常在打針、吃藥中度過,但我繼續活著,我感覺到我有責任。三年前腎發生問題,左腎長了瘤,已經割除,剩下的右腎,功能也不太好,每周都要洗腎。這幾年,我也經歷幾次危急的狀況,可說是從死亡邊緣上走過來的人,這是因為我的心願未了,法鼓大學還沒辦起來。


我曾向佛菩薩禱告:「如果我的責任完成,我隨時就走了;但如果我身上還有任務,就讓我活下來。」就這樣我挺了過來,這是願力。


不論能活多久,一樣全力以赴。當大眾看到我,是看不出病容的。


當你對生死自在時,死就不是問題了。以佛教來說,當人死了,便是進入了無限的時空之中,所謂「十方三世」,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靠的是無限的大願心,度一切眾生。


2008/04/28 聯合報】


聖嚴說命交給菩薩 病交給醫師

2008/04/28


【聯合報記者王瑞伶、何定照、梁玉芳】








問:法 師被 醫師宣布開始要長期洗腎時,是否覺得沮喪?又如何轉念?


聖:我不會害怕,也不會沮喪。我病得快樂,病得健康,也不會覺得洗腎是負擔。我也知道,要讓病人樂觀,並不容易;但對我來說,疾病臨到我,就面對它、接受它,不問「為什麼害病?」「我造了什麼孽?」也不會對菩薩說:「這不公平!」


已經害病,就面對。我是禪修的人,這讓我能接受痛苦。這三年來,我的身體狀況有時不錯,有時差一些,而我都是以平常心來處理它酖酖把命交給佛菩薩,把身體交給醫師,醫師建議怎麼做,我完全配合。


我不求死,不等死,也不怕死;就這樣走過來了。如果只是消極等死,一天一天等,那多麼煩人!我的心情很少受到波動。幾十年的打坐禪修的功夫,還是有用的。


但我能體會病人的恐懼,建議大家以「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調和自己;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能減少精神上的痛苦。信仰的力量很重要,只要心安,就能平安。


問:兩位畢生主持過無數次喪禮,看過許多凡人生死;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最後一程」?


單:生病之後,我就盡人事、聽天命。我是最合作的病人,把疾病交給醫師,把調養交給自己;死了之後,我對台灣的貢獻就是:把身體交給台灣,做有機肥料!


我的遺囑都寫好了:喪禮要很簡單,用最薄的棺材,鮮花、輓聯一概婉拒,只要在棺上放本聖經就好了。


我連講道都準備好了,怕別人歌功頌德,不會替我請求別人原諒,所以我自己來!我都錄好音了,到時放一放就可以了。


我是出家人,和師父一樣,沒有自己的財產,最寶貴的就是信仰:「天主是愛」。我把愛的信仰送給朋友們,把生命及靈魂交給天主。這樣就完成了。


聖:我的想法與樞機非常類似。我早就預立遺囑,經過律師和法院公證。我沒有財產,這些都是教團的;只有我的身體,就用一口薄薄的棺材,燒了。之後不入塔、不設墳、不立碑,死了就在這個世界消失了。


在我們的文化裡,強調厚葬,買個好塔位;但實情是:幾十年內,還有子孫來祭拜,過廿年,大概沒有人記得了。我一直推行禮儀環保,希望能改變大家的觀念。


2008/04/28 聯合報】


才子

猶記得民國70年剛讀完碩士返國時,高興地向媽媽說:在留學期間,同學們都叫我才子,為什麼被叫才子呢?因為我在旅行社打過工,幫同學們訂過飛機票;我還特別強調不是"財子"。媽媽虧我說:你算什麼才子!李敖關監牢,讀了四百本書,他才叫才子。可見媽媽欣賞李敖博學之士,所以我一再鼓勵同學們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吸取資訊(information)和經驗(experience)。   今逢李敖發表新書「虛擬的十七歲」自喻迴紋針。

李敖書情色 自喻迴紋針

作家李敖昨天在七十三歲的生日會上,發表十八禁奇幻情色小說「虛擬的十七歲」。新書作風大膽,不乏「比迴紋針更迴紋針」的情節。 發表會由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舉辦,做為李敖生日賀禮。李敖在鳳凰衛視主持七百多集「李敖有話說」,兩人建立深厚交情。日前劉長樂領大陸富豪團來台,與李敖聚餐,離台前眾人決定捐出三千萬給李敖成立書院。 李敖表示,他打算用這筆錢來做「美化中文,整形英文」的文化工程,拯救台灣人的語文能力。話鋒一轉,李敖發揮毒舌本領,形容台灣人中文能力就像林志玲,化妝一下就很美;英文能力卻像陳菊,「非得整形不可」。 李敖說,他來台灣近六十年,期間只有十二天離開這塊土地到中國一趟。他決定要做更重要的文化工程,打算集資台幣三億元做光碟、研發中文詞庫系統,以科技拯救台灣人的語文能力。如今有了三千萬,他打算寫六百七十五幅書法,每幅以十萬人民幣賣出,籌措餘下的兩億七千萬。 「虛擬的十七歲」長達三十六萬字,敘述一名十七歲高中女生的腦部被植入晶片,知識大增,但必須有人不斷開啟她的智慧。這人是六十七歲的博學大師,兩人之間發展出忘年之愛。數年前,八卦媒體跟拍李敖和高中女生,兩人彷彿是小說主角的原型。 書中充滿大膽的性愛情節,李敖自動包上膠膜,李敖說,這本書是「十八禁」,「八十也禁」的限制級,並自豪寫作功力更勝前作「上山‧上山‧愛」。








作家李敖(中)新書「虛擬的十七歲」昨天發表,小說內容是一名十七歲高中女生與六十七歲博學大師的忘年之愛。發表會上就有兩名美少女,拿著他的新書亮相。
記者林秀明/攝影

本文部份摘自97年4月26日聯合報A8版

恭喜建仔打敗賽揚沙巴西亞

      97428凌晨1時亮宇打電話叫醒我看王建民比賽,起床後吃了點心從


 


1局看完6局,靠著卡布雷拉1分全壘打暫時領先就去夢周公了。


 


      再起床已經打完了,看到結果10洋基勝,非常高興。這輩子沒有打過棒


 


球,猶記得小時候半夜起床看國內少棒隊許金木等在美國威廉波特拿到世界少


 


棒冠軍(印象中10幾次) ,非常難得。可惜的是余宏開(台東紅葉少棒隊)少許球


 


員沒有注意保養身體,英年早逝。


 


        王建民不但「用心」,而且「低調、謙卑」。用心的是今天看到他在牛棚


 


練習加強的滑球展現訓練成果,多次k掉打者的致命球路都是外角滑球,和招


 


牌伸卡球的搭配達成一內ㄧ外的引誘打者出棒效果。靈活的配球加上每ㄧ球ㄧ


 


球謹慎投出,終於打敗賽揚沙巴西亞。


     


       賽後,建仔低調、謙卑的說:「不管對上任何球隊都ㄧ樣,只覺得對手都


 


蠻強的,這和復不復仇無關,我們今天也只打出幾支安打而已,卡布雷拉的全


 


壘打最關鍵,很感謝他。」


 


       建仔今年4月長紅全勝(50) ,若照比贏球頻率,本季要突破20勝絕非難


 


事,還可以角逐塞揚獎,在此祝福他!


每日1.5萬步 走出健康


    開元國小李天旺校長日前送我一個計步器,結果發自己一天大約可以走一萬五千步。巧合的是今天97426日 聯晚報載台大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王水深,維持每天走一萬五千步的強身習慣,天天勤走路,讓他消了鮪魚肚。他說自己有空就多喝水,他認為喝水也可以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他也認為,人生要往好的方面去看,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這都是他的養生之道。


    長庚醫院骨科陳永仁醫師說:日行1.5萬步,對關節很有益處,對心臟科患者也是很好的運動,走多少也要量力而為。我因為患了足底筋膜炎一直沒有好,很可惜不敢走太多步。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家父住院記

家父現年91歲,他這輩子到目前為止,只住過四次院:


第一次是民國881月,因為排尿困難,在奇美醫院做了攝護腺方面的手術,一切順利。


第二次是民國934月,因為喘得厲害,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在署立南醫住了四晚,安然出院。


第三次是民國9412月,因騎腳踏車被年輕人騎機車追撞,結果在署立南醫住了21天,左臂裝了四顆鋼釘,我也經歷了忐忑不安的一段日子。


第四次是 民國97424日 下午,因輕微發燒,感到不舒服,我不敢大意。晚餐父子均未吃,就趕緊去南醫掛急診,做了一系列檢查。我拜託骨科楊主任安排住院治療,一般抽血全部正常,X光大片急診室醫師的解釋我也不太懂,為了安心起見,我特別花了200Copy X片帶出去拿給好友胸腔科 蘇 醫師看,他說無大礙,疑左肺有氣胸現象。第二天早上,我又拜託主治醫師劉主任安排做了CT(電腦斷層),他看了片子,認為還算ok。家父堅持出院,帶了醫師開的藥後,隨我返家。


  老人家出院後,發了一頓脾氣,而且堅持不肯吃藥,這下把我急壞了。我順他的意,沒勉強他吃藥。起先我搞不清楚他哪裡不爽,後來聽他把南醫罵了一頓,我才明白。原來是住院那個晚上,沒有值 班 醫師來看,大夜班的護士,連量一次血壓、體溫也沒有。


  家父身體一向硬朗,直到80歲以後,才有住院病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記得民國75年時,家父曾告訴我:「我活到75歲,看到亮宇(我大兒子,當時二歲)讀小學就心滿意足了。」我認為,他有活到一百歲的本錢,現在都超過90歲了,情況其實還算滿好的。


  我研判家父長壽原因至少有八:一、基因好。二、飲食清淡。三、生活起居正常。四、樂觀開朗。五、細嚼慢嚥。六、很少生氣。七、多喝水。八、愛運動。


我曾問家父:一生中有沒不愉快、壓力大的時候?他說這一生很少把難過的事情擺在心上,一切順其自然;偶爾抽根煙,也可以紓解壓力。雖然明知他有輕微肺氣腫,我不忍心阻止他抽煙。他吃東西很慢,咀嚼再三,細細品嚐,絕不狼吞虎嚥。在我印象裡,父親一生很少生氣。他告訴我事緩則圓,見好就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真的不是蓋的。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大導演李安父親給他的人生啟示

放大圖




111歲女博士張振華養身之道:紅酒不離口,麻將不離手。【林克倫/綜合報導 2005.11.06  中國時報】

年僅十六歲當上中學女校長,與鄧小平同期赴法國勤工儉學,行前還曾親身聆聽國父孫中山訓勉,見證三個世紀變遷的當代中國最傳奇女博士張振華,本月四日因腦栓塞於四川成都辭世,享壽一百一十一歲。 「傳奇、傳奇、傳奇」是評價張振華博士走過三個世紀的最佳用詞。據大陸媒體報導,張振華出生於一八九四年的四川隆昌縣軍人家庭,自小資質聰穎,一九一○年才年僅十六歲即以優異成績被聘為隆昌縣立女子學校校長,轟動整個蜀中盆地。 身為軍人子女,面對民國初建後的中國時局動亂,張振華求學報國的熱情相當旺盛。一九一七年,華法教育會創辦人蔡元培開始組織青年學生赴法國勤工儉學,以為中國培養有用之才。 一九二一年十月,張振華成為勤工儉學的一份子,在赴法國前夕,國父孫中山還特地約見訓勉赴法學生。據轉述,國父對張振華一行鼓勵說,「中國女知識分子很少,妳們要努力學習,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科學是振興中國唯一之道。十年苦讀,張振華於一九三一年取得法國波昂蠶絲學博士學位,並於一九三三年與時任中法大學代理校長的丈夫劉厚返回中國作育英才。 回中國後,張振華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與四川大學,除將在法國所學傾囊相授外,還積極參與婦女解放工作。 中國內戰時局動盪不由人。張振華與丈夫劉厚在法國因同為四川人、皆主張科學救國而情投意合結為連理,但一九四九年的內戰讓劉厚跟著國民黨到了台灣,自此鶼鰈兩散。 直到一九八三年,張振華才透過由巴西回四川探親的姪女與人在紐西蘭的劉厚取得聯繫。同年劉厚得知愛妻音訊後倚著九十歲高齡重回成都,二人終於再次團聚,但劉厚卻於隔年辭世。 豁達外加紅酒不離口、麻將不離手,是張振華的養生之道。已高齡八十四歲、張振華的保姆傅玉彬老太太透露,鮮花、葡萄酒與百雀羚是張博士「日常三寶」,每晚必喝兩小杯紅酒怡情,早上則用「百雀羚」保養臉手按摩一小時。 打麻將既動手又動腦,是張博士晚年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方法,而身為中國百歲人瑞學歷最高者,為能看清楚報紙與麻將,張博士在一○八歲時還接受白內障手術,成為中國大陸年紀最大的眼科手術病人。

腦癌小中中 病榻不改幽默【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陳承中的網誌「joecheng6666」網址為: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joecheng6666 網路上人氣部落格不少,新聞記者出身、廣播名嘴的資深媒體人陳承中擅長以冷笑話搞笑,他的個人部落格短時間內即累積十餘萬人次的點閱率。 四十四年次、政大外交系畢業的陳承中,畢業後沒去考外交官,反倒以嘲謔態度,觀察人生百態。在他的個人部落格中,最愛記載跑新聞發生的趣聞、笑話,文筆不是搞笑、就是一針見血,常讓網友拍案叫絕,短期累積超高人氣,每天點閱率都有三、四千筆以上。 上個月他發現得了腦癌,他仍不失幽默本性,在他最近出的新書逌我搞笑,可是我愛你逡裡,他太太提到,陳承中從頭到尾只含淚說了一句「怎麼會得這個病?」之後就多次搖頭大笑說,「我吸菸沒得肺癌,喝酒沒得肝癌,卻得了腦癌。」 他雖接受治療,但腫瘤太大,壓迫到許多神經,讓他視力受損、行動不便、說話也不輪轉,整天只能躺在床上,但思緒依舊清晰。他不改幽默本質,最近部落格記載了不少病床日記,陳承中寫道:「大家每天都來看我、關心我,害我不敢去死。」 被同業們稱為「幽默黑皮大師」的陳承中,曾出過幾本他稱之為「寫得很爛、賣得很爛,包你沒聽過」的爛書;「撿」過無數次「同業們根本不在乎」的新聞獎;最喜歡做些一般記者絕對不會去做的事。例如他剛出道時,曾到台北中山分局刑事組跑新聞,有一次刑事組取締色情場所,他認為新聞就是要平衡、公正報導,還特別去向黑道求證,結果被揍得鼻青臉腫回來。 先前陳承中還說,大家都喊「阿扁」,他認為此舉沒大沒小,對國家元首大不敬,他絕對是以「陳水扁」三字尊稱。不過先前得知陳水扁任用宗才怡為經濟部長時,他嚇得驚呼「啊!扁!」頓時破了禁忌。 前陣子台獨人士發動去中國化、中國汙名化等行動,即使在病床上,他還是不忘幽默,寫了篇「岳母有恨」,要台獨人士乾脆把岳飛的母親「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的「精忠報國」,改成「精虫報國」算了。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父親名言:有飯吃就可以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我也快到55歲專案退休的年紀。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同事,更有50歲一到就離職的,還不只一個,害我在校園裡都覺得有點孤單。最近跟家父閒聊,他也叫我該退就退。老人家擔心的是:退休制度改來改去,越改越嚴,說不定那天連月退都廢了,或者要到65歲才能領月退。我被他說動了,規劃9881日退休,如果身體狀況不錯,或許會回南大兼一門課,因為教書始終是我的最愛,尤其開課有100人以上選修的感覺。

  家父說:「就算退休後收入減少,喝稀飯也可以過日子。人過中年,別逞強,賺錢次之,保養第一,才能像我活到90多歲還像一尾活龍。」家父一生淡泊名利,凡是順其自然,飲食清淡,睡眠充足,心情愉快,適度運動,這些都是他健康長壽原因。注意喔,長壽沒啥了不起,健康才是重點。

有人怕退休後會無聊,我不怕。我的好友余國華教授退休後,以下棋、唱歌、打球為生活重心,高興就做一天義工,或者出去上幾堂課,日子過得充實而愜意,身體狀況也調整得很好,我想我也可以做得到。

生死有命



俗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用在家父身上,更是貼切。七十年前,他21歲,在陸軍104師服務。接到命令,要他從湖北省甲地到乙地報到。他到了乙地,找不到部隊,多方打聽之後,才知道已經開拔到前線打仗去了。後來戰事慘烈,104師九成都陣亡了,家父找到部隊時,老戰友大多已經殉難。家父說,要是他立刻找到部隊,大概也會戰死沙場,他那條命算是撿到的。沒有經過戰爭洗禮的人,不知戰爭的可怕。子彈是不長眼睛的,戰場上誰敢保證下一秒鐘老命還在?

有 人告訴我,一個人要成功,有五個條件: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天成,運是人造。風水我不太懂,積陰德和讀書我算做得還可以。又聽人說 過:「生來偶然,死去必然,為所當然,順其自然。」還滿有哲理的。家父也喜歡上面這些說法,常常成為我們閒聊時的談資。

家父一生秉持感恩、惜福的心,常以「人生真正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來教導我。我也把家父的話發揚光大:「生命的意義,就是不斷把愛、希望、快樂傳播出去。」怎麼樣?我們這對父子的相處模式,你羨慕吧?

驚聞乾媽媳婦胰臟炎

幾 年前,我那愛喝酒的大舅子,突發性胰臟炎差點送命,好不容易才從鬼門關把他給搶救回來。他覺得身體不適時,還不當一回事。有一天去奇美醫院抽血檢查,主治 醫師叫他下個星期再來看報告,他就像交了差一樣。還好我認識署立南醫的李孟峰醫師,他聽了我的描述,認為苗頭不對,建議趕快去做電腦斷層檢查,主治醫師黃 鴻銘看了結果,說了一句:「Big trouble!」,第二天叫救護車把他轉送到台北榮總,搞了將近一個月,才撿回一條老命。有人說,最好有個要好的醫師朋友,一點都沒錯。

        97416日晚上七點,我正陪父親看電視,接到乾媽打來的電話。她說:「阿朱(她的媳婦)胰臟炎,正在奇美醫院急診室。」我連忙趕了過去。到了急診室,看到阿朱身上已經插了不少管子,使用昇壓機、強心針搶救中。因為血脂太高,造成胰臟壞死,血醣885(正常值空腹70-110),準備送入加護病房。可是當時奇美加護病房客滿,病情又危急,於是我們打電話給好友陳志誠醫師的夫人,請她幫忙,結果她告訴我可先到奇美柳營分院。我們正準備轉院時,工作人員臨時通知有床位了。說真的,那種兵荒馬亂的情景,只有當事人才感受得到。

        這次阿朱疏於保健,飲食習慣不好,高血脂造成胰臟壞死,正與死神搏鬥中,我只能祝福她安然度過難關。人病倒以後,真的好無助,要不是我平常廣結善緣,有好幾個知己的醫師朋友,遇到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恐怕也愛莫能助。當然啦,處理危機事件時,資訊(information)和經驗(experience)非常重要,慌亂只會使事情複雜化,解決不了問題。

我平常很注意保養身體,可是我周遭的親戚朋友卻未必,真令我擔心。但願這種事情不要再發生,大家永保平安。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台南大學體育系教授陳光雄,唱歌功力一流,自稱以膀胱發聲,跟別人大不相同。平日以幽默風趣聞名,聽他講話經常會笑破肚皮。他胸襟廣闊,凡事看得開,閒來開講很有禪味。對於一些視錢如命的守財奴,他說了「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的名言,與我的名言:「錢只是數目字而已(Money is a number in the world)」,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的幾個老友聽了我們兩人的話,都心有戚戚焉。


  我不知道老陳為什麼想到上面這句話,我猜跟他的連襟今年英年猝死,讓他深有感慨有關吧!10幾年前,我曾在這位仁兄開的汽車修理店,換過四個輪胎,花了1萬塊大洋。他的年紀跟我差不多,五十出頭就跟這個紅塵俗世說古拜,未免太早了一點。


不知道他生前有無高血壓的毛病,猝死的原因,應該是工作太累又疏於保養吧!人過了中年,就像一部中古車,許多毛病都來了,尤其一發作就要人命的心臟病,常 不知不覺就潛伏在我們身上。所謂「過勞死」,就是正在為事業打拼的中年人最可怕的殺手。北部一所知名大學,連續死了幾個優秀的教授,都是過勞死惹的禍。


   父親一再告誡我,錢財夠用就好,不要為了賺錢而犧牲健康。俗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佛教說「五共財」,意指 我們賺的錢沒辦法自己獨享,要跟水災、火災、盜賊、官府、不肖子孫五家共有。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前四種算是天作孽,最後一種那可就自作孽了。有錢並非罪 惡,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必須以正當合理的方式取得,不然,所謂「悖入悖出」,最後還是守不住的。


說起來漏氣,我一生不善於理財,年過半百,竟然還欠銀行一些錢。但是我一點也不擔心。管理大師彼得聖原的父親告誡他:「只要活的夠久,一切問題就解決了。」總有一天,我會無債一身輕的。


   司馬光家訓有云:「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我非常欣賞它,並且不厭其煩 的告訴我的學生,而且我也弄了個嚴氏家訓,跟司馬光別別苗頭:「凡事順其自然,多做善事,多積陰德,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嘗試做一個 成功的人,要盡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Don’t attempt to be a successful man, do your best to be a valuable man.)」。立下嚴氏家訓的我,也算是個有價值的人吧?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感謝好友余國華教授撰文共襄盛舉

如果用親密程度分等級,余國華教授是我第一級的親密朋友。我們認識已經二十年以上,平常無話不談,相知相惜。他只大我兩歲,但已於9321日退休。才滿50歲就退休去拚健康,雖然早了一點,但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明智之舉。因為當時他身體狀況欠佳,常為痛風發作所苦。走路慢吞吞的,彎腰駝背,老態畢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很多。

民國75年 他來南師,我們很快就認識了。不久之後,我就用機車載他去公保中心看病,可見他從年輕時身體就不是很硬朗。後來他弟弟出了一點問題,他為了救他弟弟,搞了 不少兼職,身體就更差了。我不只勸他一次要適可而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都苦笑以對。我知道後來他成為補教界名師,不但幫弟弟解決了問題,也存了 一點錢,可以安享退休生活,所以他就毅然辭去本兼各職,專心拚健康去了。現在我也常在週末晚上,去他家喝紅酒、唱卡拉OK,一起享受人生。

看到余教授寄給我的生活小體驗,感觸頗多。第一、雖然他青少年時吃了不少苦,但14歲的他,居然毅然決定離開挖煤高薪工作,重回學校讀書,改變了他的一生。所以同學們遠光要放遠,多學本事,才能像他那樣先苦後樂。第二、50歲退休拚健康更是明智的決定。以前他為了拚經濟,無暇也忽略保養身體,弄得百病叢生,經過幾年運動調整,現在已經判若兩人。所以同學們用功做學問之餘,也要保重身體。

跟他比起來,我lucky多了。一來我沒有吃過那麼多苦。二來我有個91歲的老父,常常耳提面命要我好好保養。猶記得家父在民國79年時,告訴我:「身體要顧好,否則老婆、小孩會變成別人的。」所以到現在為止,我沒有為了拚經濟而犧牲健康,雖然年過半百,也沒找過醫生看過什麼大病。

我這老友余教授是一個寶山,我要入寶山多挖一些寶藏。我跟他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擁有三個兒子,而且都是只在一家工廠(老婆)生產出品的。在南師同仁中,有三個兒子的,還真不多。不過,我想提醒他的是:減重。他現在體重將近90公斤,如果他能減到75-80公斤,身體一定會更好。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星雲法師─自在人生三帖【本文摘錄自《浮世繪》2006/06/25】

星雲法師說,人人都是擁有「四個夫人」的大富翁,只可惜有些人未能看見人生的「四個實相」,又未能好好攝受人生的「七種營養品」,所以才流轉於顛倒妄想、煩惱痛苦。
一、四個夫人
古代的社會,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幾乎家裡都有三妻四妾。話說有一位大富翁,家財萬貫,並有妻妾四人。第一個夫人,年老色衰,平時最不得富翁的注意;二夫 人雖然不再年輕,但還稍具姿色,偶爾也受富翁的眷顧;三夫人聰明能幹,擅長理家,很受富翁依重;四夫人年輕貌美,平時最受富翁寵愛,吃好穿好,百般照顧。
有一天富翁得了重病即將死去,他驚覺一旦死去,黃泉路上寂寞,希望平時最愛的四夫人陪著一起死。富翁表明心意後,四夫人一聽,大驚失色,說:「雖然平時受你百般寵愛,但死了有何恩愛可言呢?我還不想死,你就找三夫人吧!」
富翁看到四夫人不願意,只好改找三夫人。三夫人聞言,說:「我還年輕,你死了,我還可以改嫁。」
三夫人也不肯同死,富翁只得再找二夫人,二夫人聽了富翁要求,緩緩說道:「這個家平時都是我在打理,怎麼能陪你去死呢?不過看在夫妻一場的份上,你死了以後,我會送你到山頭。」
眼看自己平時深愛的三位夫人,都不願意陪著他死,富翁心想,平時對大夫人那麼冷淡,她一定也不肯陪我同死,不過還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那裡知道,大夫人得知富翁即將死去的消息,即刻說:「女人嫁雞隨雞,陪你一同去死,這是應該的。」
這個故事寓意深遠,此中所說的四位夫人,分別代表著:
(一)「四夫人」指我們的「身體」。我們平時對自己的身體百般照顧,吃好的、穿好的,還要化妝、保養等,然而一旦無常到來,身體不會跟著我們同去。
(二)「三夫人」指我們的「財富」。儘管我們擁有萬貫家財,一旦死去,一文錢也帶不走,一切都是別人的,就如同三夫人還會改嫁一樣。
(三)「二夫人」指我們的「親友」。平時感情再好的親友,一旦面臨死別,頂多也只是送我們到山頭,之後就各自過生活了。
(四)「大夫人」指我們的「心識」。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平時我們造了什麼業,都會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生生世世跟隨我們流轉,就如同「大夫人」心甘情願的陪著一起去死。
這個故事說明,人生在世,鍾愛的不一定是永遠的,不愛的反而是自己的。所以人要有遠見,要看得到未來,因為生命是三世的,我們要為自己的今生、來世,培養各種福德因緣,如此生命才會愈來愈美好。
二、七種營養品
身而為人不能沒有「品」,沒有「品」,就會與現實脫節,與良心相違背。人品是開展個人生命價值的關鍵,有品勝過有學,有德勝過有才,所以做人要有品格、做事要有品質、生活要有品味,有「品」才能彰顯處世態度的合理性、道德性,才能創造生活的多樣性。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只重視所謂的民生必需品、健康補給品,甚至有各種的醫療備用品等等。其實,在人生的另一個精神層次上,尤其需要有各種「營養品」,例如:
(一)禮貌是必需品:有的人言行舉止總是莽莽撞撞、冒冒失失,弄得人家難以忍受,還自以為是無拘無束、灑脫自在,殊不知這是無知、幼稚的行為。禮貌是做人的必需品,有禮才能讓人又敬又愛。
(二)信仰是補給品:人在世間生活,不論工作、家庭、朋友,多多少少都會有壓力、誤會、難解之處。這時候精神力量的提起便顯得格外重要,而信仰就是內心最好的補給品。正當的信仰不但有利身心發展,並能開發正確觀念。
(三)能力是備用品:所謂能力,會煮菜、會寫作、會畫畫、會行政、會策畫、會講說,甚至會解圍、有創意、懂研究,都是能力。人寧可有能力,備而不用,但不能沒能力,致使要用時卻使不上力。
(四)不守信用是違禁品:一個人沒有金錢、地位,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即使賺了大錢,那也是一時的,往後就是花上千金也買不回來。信用是人們最大的資產,萬萬不可失去。
(五)不耐煩是半成品:養成耐煩的性格,才能勝任大事。有的人對人講話不耐煩,造成彼此嫌隙;有的人做事不耐煩,最後功虧一簣;有的人耐不住一口氣,弄得前功盡棄。所以,做人要有恆長心,切莫急於一時。
(六)瞋心是毒品:據醫學研究,人若經常動肝火,體內易產生毒素,久而久之,毒素沒有排出,就會惹病上身,所以做人切忌瞋心動怒,才能長保健康。
(七)好名是裝飾品:有名,若是經過個人努力所得,繼而藉此名位幫助更多人,並非不好;但如果只是沽名釣譽、愛出風頭,如此好名,就值得商榷。好名的人, 如同只懂得化妝,卻不注重內在的修養;又好比穿著華麗的衣服,內心卻充滿貪、瞋、愚痴,所以愛好虛名的人,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更加令人不恥。
現代社會,凡事都重視品質,品質越好,則經久耐用;同樣,做人也要有品德,才能歷久不敗。一個人擁有再高的學歷,再多的學問,如果做人失敗,那也只是表面的光榮,不值得歌詠讚嘆!
三、四個實相
很多人都會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求精,更上層樓;但是,有的人因為小小的缺陋而全盤否定,有的人因為小小的遺憾而全部放棄,這樣的要 求完美,有時反而因噎廢食,流於吹毛求疵,不管對自己或是共事的人來說,都會很辛苦。因為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的缺陷,因此在追求「完美」的同時,要能認清人 生實相,例如:
(一)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大致說來,人都是「趨樂避苦」,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佛說世間是苦,因為這是實相,所以人生不能只是一直希望獲得快樂,而 不肯面對苦難。沒有經過苦難的快樂,讓人感到虛假不實在;能夠克服困苦而獲得的快樂,才顯得珍貴,也才有成就感,因此有苦有樂的人生,才是充實的。
(二)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是生命的希望和進步的趨動力。但人不可能都是成功,容許自己有失敗的時候,反而會給自己一個退步省思 的空間,一股再求突破、增上的力量。因此,當人生遭逢挫敗的時候,要勇敢的面對,繼而再接再厲,愈挫愈勇,因為有成有敗的人生,才是合理的。
(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得」很歡喜,「失」很痛苦,因此人總是希望得而不失。然而,有時「得」也不見得是「得」,「失」也未嘗是「失」。今天得 到名位權貴,明天失去尊嚴、道德、自在,這樣的「得」是否值得追求?這裡失去職務,可能另一處發揮的空間更廣,世界更大,這樣的「失」未嘗不是再造人生的 另一個契機。所以,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
(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凡人都是「好生惡死」,看到新生命歡喜不已,面對死亡就排拒恐懼。其實,有生必然有死,這是人生再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 生命是不死的,此處死了,彼處會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同一生命。好比太陽,東昇西落,昇未嘗昇,落亦未嘗落,昇昇落落原是同一個。重要的是,如 何用有生之年,為生命留下意義、價值。
喜歡月圓的明亮,就要接受它有黑暗不圓滿的時候;喜歡水果的甜美,也要容許它通過苦澀成長的過程;人生一半一半,能夠認識人生實相,放下對好、對全的執著,在人生的樂、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不完善,那才是完人。
【本文摘錄自《浮世繪》2006/06/25】

大學課堂上沒教的三件事(廣結善緣、處理困境、享受人生)

  有人問我:你在大學服務,你們大學的課堂上,有哪些事是沒教的呢?這個問題還真難倒了我。其實,在大學課堂上,老師所教的東西雖然很多,但世間的學問、人生的道理、自然的法則,多如牛毛,沒教的比教過的不知多了多少倍。而且,每個人的感受和體悟不同,對這個看起來有點好笑的問題,也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就我的人生經驗而言,「 廣結善緣 處理困境 享受人生 」,是我在大學課堂上沒學到的。大學畢業後,從生活、工作中,才慢慢體悟到它的重要,也才慢慢重視它、實踐它。


           先說廣結善緣 。緣,是人與人互相認識、交往的一種機會,它是一種特別的時空關係。這個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就算在台灣,也有兩千多萬人,我們有緣認識、交往的人,恐怕只有幾百個,頂多幾千個,再了不起幾萬個好了。而緣有善緣,也有惡緣。 孔子 說: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直、諒、多聞,指的就是善緣,廣結善緣有益;便辟、善柔、便佞,指的 就是惡緣,多結惡緣有損。很多人一生中相知相惜的摯友,在事業上互相切磋砥礪的戰友,都是大學同學,可見在大學課堂外,自我學習廣結善緣,絕對是一件重要 的事。我已年過半百,到此為止,「立德、立言、立功」都談不上,但是結交許多好朋友,卻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資產。


          許有人要問,你交的都是好人嗎?你結的都是善緣嗎?難道你沒碰到壞人、遇到惡緣嗎?佛法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可以解答這個問題。當我們的心識是善 的,看到的人和事,也大致是善的,因為他們惡的一面,會羞於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許多一般人認定十惡不赦、死有餘辜的壞蛋,他們往往也有不為人知的善良面: 有的孝順、有的友愛、有的講義氣 是他們用的方法,不見容於法律罷了。我們要結的,就是孝順、友愛、義氣這種善緣,而不是殺人放火、搶劫販毒那種惡緣。你可能又要問,不是「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嗎?有那種惡緣的朋友,難保不會被污染、被牽連,搞不好還成為共犯!其實,對於那種朋友,只要保持「敬而遠之」的原則,必可相安無事。


          再說處理困境。孫中山先生說過:「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佛教說人生是苦海,還具體的說「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是人生八苦。苦就是困境,有時真會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現代人罹患憂鬱症的越來越多,大概是處理困境的能力出了問題。面對家庭、事業、朋友,許多複雜難解的問題,紛至沓來,可以說是剪不斷理還亂。但是問題無法否認、無法逃避,總是要去面對、要去解決。如何在困境中破繭而出,而不是做繭自縛,的確是一門學問。幾年前有人跳樓自殺,死後竟然被發現身價數億,你可能認為有數億身價的人,必定是快活似神仙,其實未必。「有錢人的痛苦是真的痛苦,因為窮人痛苦時,至少可以想像有錢時不再痛苦。」這句話看來平淡無奇,但仔細咀嚼,還真有些味道。


          如果你問我遇到困境如何處理,我通常會先分析自己內在和外在有哪些資源,然後全心全力動用這些資源,將大問題化為小問題,將小問題化為沒問題。我絕不自怨自 艾、自貶自責、好高騖遠、冀望奇蹟。一鳥在手勝於眾鳥在林,我會穩紮穩打,只求蠶食問題而不妄想鯨吞問題。困境或問題既然已經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決問題一定要有耐性,忍得住折磨,經得起考驗。比如說,我欠銀行一百萬,這是個問題,要一次還清當然不容易。但是我有一萬就還一萬,有三萬就還三萬,總 有還清的一天。很多人認為,一百萬耶,一萬、三萬的還,那要還到什麼時候?殊不知一百萬就是一百個一萬,還它一百次,不就還完了?或許你會說這種以時間換 取空間的方法很笨,其實,最笨的辦法往往是最好的方法;聰明的人不屑使用笨方法,結果是聰明的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笨的人反而解決了。以前我們讀過窮和尚和富和尚打算去南海取經的故事,不就是印證了我說的道理?


          最後說享受人生。人生苦短,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雖比以前延長,但能活個八十歲,也是不簡單。像我,不知不覺已過了五十,如果還能再活三十年,總共也不過一萬天左右。那麼,不及時享受人生尚待何時?對於什麼叫做享受人生,每個人的詮釋恐怕又是見仁見智。有人想要吃香喝辣,有人想要買盡名牌,有人想要呼風喚雨,有人想要華屋千 棟,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我呢,簡單,偷得浮生半日閒,清茶一碗、薄酒半杯、家人團聚、朋友在座、細品好文,都是我享受人生的時節。你可能會說,那些事太平常了,那談得上享受?青菜蘿蔔不算享受,要魚翅鮑魚才是;清茶薄酒、家人朋友、詩詞文章不是享受,要醇酒美人才是。這種說法乍看有道理,但仔細想想:魚翅鮑魚之後呢?高血脂、高膽固醇、高尿酸、高血壓 ….;醇酒美人之後呢?大把鈔票不翼而飛、肝硬化、愛滋病搞得形銷骨立、不成人形。趙州 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他真是一個懂得享受人生的人呀!


          我週遭的親戚朋友,世俗條件比我好的比比皆是,但懂得享受人生的,卻少之又少。我偷偷告訴你,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人生。覺得有點累,伸個懶腰,打個哈欠,也是在享受人生;覺得有點想念,寫個問候卡、打個電話也是享受人生;覺得有點無聊,上網下盤棋,也是享受人生。請注意,是享受還是難受,全在我們的心態:以 享受之心面對,做什都是享受。禪宗公案裡有一段︰有人請問大和尚 慧海 禪師,什麼是佛法,大和尚說:「餓來就吃飯,睏來就睡覺。」那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呀,「一般人吃飯不能好好吃,睡覺也不能好好睡。」 慧海 禪師的答案,說中了一般人的心事。一個富翁,面對著山珍海味,可能食不下嚥;一個窮人,對著一碟醬瓜,卻吃得津津有味。一個富翁,擁有大華麗舒適的金床,可能反覆難眠;一個窮人,睡在路旁屋簷下,卻常常能姿態安祥,鼾聲如雷。


          以上這三件事,是我在大學課堂上沒學到的,但我現在全會了。這三件事使我天天快樂,處處歡喜。但願你也能很快學到,讓我們一起歡喜,一起快樂。  


  


感謝好友 余國華 教授提供本文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恭喜母校高雄中學小學弟94人上台大【本文摘自聯合晚報97.4.11】

高雄中學上台大的94人中,包括陳仕淇、莊建准、秦紀維3人上台大醫科。其中,陳仕淇是雄中三年級第一名,他的讀書原則是「今日事、今日畢;今日不畢,自 己槍斃。」注重時間分配,對自己負責。。上台大電機系的葉育奇則說,確定上台大電機系後,「現在要當班上的24小時志工。」他認為學習要有效率,先看定 義,再想存在的意義,再思考公式涵義,融會貫通有助記憶。

雄中秦紀維 愛當志工 【聯合晚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雄中學生秦紀維同時申請上台大醫科與台大電機系,但他今天說明天還要去參加成大醫科的甄選,因為「成大醫科也是志願之一,而且希望讓成大對雄中學生留下好印象。」


今天上午,雄中三年十五班的黑板上,已經寫著「永久班奴:秦紀維」。同學的恭賀聲,讓秦紀維更謙虛,他說,這段時間會為其他同學服務,而且有空就要去當志工。



秦紀維喜歡閱讀科學、小說、自然、攝影的書,這些都屬能用理性規劃的書,「如果看了像墜入五里霧中,就過些日子再試!」他說,閱讀時第一次碰壁還不會放 棄,會轉換一下;像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般讀者乍看下會很傷腦筋,他會先從個人傳記看起,了解作者之後再深入作品。






台大推甄上午放榜,雄中秦紀維、葉育奇、陳仕淇(右至左)分別高中台大醫科、電機、醫科,三人上午受訪心情十分輕鬆。(記者劉學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