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決定

決定


 


前幾天看了國際級大導演李安談面對挫折頗有感觸,「決定」寫一篇短文,說說我一生中做了幾次重大的「決定」:


 


第一,決定重考。民國61年,我從高雄中學畢業,考上省立高雄師範學院化學系及中正理工學院,因為自己決定往北部求學,就去讀中正理工學院(公費)。因為軍事化的管理,自己不喜歡,因此自己偷偷在那苦讀準備重考,不敢打報告讓學校開除,就拜託老師讓我不及格以符合退學的條件。記得民國63年,老爸送我到左營火車站,我告訴他:想要離開中正重考,他說沒錢供我讀大學,我告訴他準備考公費的學系請他不必他擔心,結果再度考上省立高雄師範學院化學系公費生。過了兩年,遇到貴人學長耿筱曾教授,之後才會到台南師專服務。


 


 


第二,決定去美國拿碩士學位民國67年高雄師範學院畢業分發至板橋重慶國中任教為了測試自己英文程度參加托福(TOEFL)考試一考就考了553就順利申請到美國學校哥哥的經濟狀況並不很好,慷慨贊助我22萬元,才得順利成行。從申請學校寫介紹信等都自己處理。中斷教職赴美深造當時的決定讓老爸擔心不已。去美國後,當下「決定」花最少錢先讀完碩士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還好一切順利。學成歸國後,老爸不讓我去經濟部國貿局當黑官,感謝學長耿筱曾的父親耿相曾校長聘我至台南師專任教。


 


第三,決定再度公費留學。民國77年,我已34歲,台南師專改制成台南師範學院,我申請公費去美國進修,立志取得博士學位。當時70歲老爸,他要照顧生病的姊姊,不太願意讓我出國,我告訴他公費期滿我就返國,當時我也擔心他的健康,多虧哥哥每週從中壢回台南照顧父親,我也克服萬難,拿到學位後再回南師任教。


 


第四,決定退休。民國98年,我55歲,這年81日,是我教書生涯退休日。退休前我就主動聯絡台南家扶中心展愛隊,並在民國99316日,首度到家扶中心授課。我在那兒教過許多小朋友,而且楊老師和高老師也在我的介紹下,到那兒擔任課輔志工,相信他們和我一樣,都是工作得非常快樂的。


 


以上四次重大「決定」,回想起來是正確的。尤其在南師(現台南大學)27年教書日子,是我一生最快樂時光,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廣結善緣),此生享受福份許多,只希望自己健康,在有生之年多教些弱勢孩子的功課,不辜負國家公費8年的栽培。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我的外公-吳晦華校長

吳晦華(1893-1952)原名相維,醴陵縣人,1933年秋至1942年春擔任湖南省長沙高中校長歷時十載,是一中光復前任期最長的一位。後於1948年春任教地理至1952年春止,先後在校工作14年。
外公家世務農,年甫兩歲父母相繼見背,由祖父母躬親撫養。諸多昆季皆從事稼積,唯外公讀能從私熟、小學、中學以至大學畢業。1915年至1919年在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讀書時,與周谷城同學並得著名地理學家白眉初教授器重,悉心培育,得以真傳。以後歷任湖南第一師範、明德長郡妙高峰等校地理教員,皆能用其所長,深為學生所器重。
1928年外公曾一度任湖南省建設廳主任秘書,不久改任「湖南日報」編輯。1933年起任省立長沙高級中學校長。1937年文夕大火前夕,為躲避日寇鐵蹄,全校師生600餘人在外公帶領下,從長沙步行出發,經寧鄉縣最後落腳於七星街,1942年長沙高中校長屆滿,又於1947年至1948年在醴陵師範任校長並被選為縣參議員。
外公畢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工作,頗多建樹。生活簡約,保持農家作風,至今猶為人稱道,外公於地理學根植較深,在主持校政教學之餘,著書立說,經世致用。曾先後有「本國地理」、「外國地理」、「長沙一覽」及「孫總理實業計畫的理論與實踐」等書行於世。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正合我意

正合我意


 


我的名字,姓「嚴」當然來自祖先,沒得選擇;「正意」二字,則是母親給為我命名的。我任教30年,教過許多學生,從沒看過名字是「正意」的。媽媽之所以用「正意」二字,是生下我這個兒子,「正合我意」。


 


幾年前,地理師好友王教授看過母親的墳墓,又嫌我的名字不吉,建議我改名遷墳。我告訴他:即使我明天就會死亡,我都不改名。我非常喜歡媽媽為我取了這個名字。雖然我沒有為他們光宗耀祖,至少一生到目前為止很平順,求學、工作、結婚、生子、健康狀況都不錯。


 


我很好奇有的人為什麼一直在改名字,若是原來的名字含意不雅或聲音難聽,改名還算情有可原,但有的越改越糟,何苦來哉。名字猶如數學上的符號,外國人應該很少改名字吧?母親生完我不準備再生了,而且我是打安胎針救活的。母親雖然只活到65歲,在睡夢中往生。但是我非常幸運地遺傳了她樂觀、開朗的個性和不錯的記憶力,而且也沒遺傳她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感謝上蒼給我的福份。


 


雖然母親過世近四十年,但身上仍然流著她的血液。我深信在母親養育我的過程中,很少動怒打我,難怪我有非常好的脾氣。雖然老爸最後照顧母親多年,他也曾說過媽媽年輕時非常溫柔。母親節即將來臨,讓我想起她生前最愛的歌─母親您在何方。


 


 


 


1920年代日本棋界的伯樂-久保松勝喜代

1920年代日本棋界的伯樂-久保松勝喜代


司馬提爾 2013.5.1.


 


做為一個圍棋老師,發現門下弟子中有千里馬出現,你捨得將他送給更高明的老師做入室弟子嗎?如果捨得,那你的胸懷跟1920年代日本棋界有名的伯樂久保松勝喜代一樣偉大。久保松勝喜代,兵庫縣人,18941025日出生,19411215日英年早逝,得年47歲。1914年被授予三段,1915年四段,1920年五段,1926年六段,1940年七段。1942年日本棋院追贈為八段,2009年日本棋院和關西棋院皆追贈為九段。


 


久保松之父,曾任政府要職,棋力也不錯。他的哥哥久保松照彥,也曾是個四段職業棋手,後來在久保松勝喜代開設的圍棋教室擔任指導老師,以教學嚴格聞名。勝喜代5歲時,他曾向父親學棋。翌年父親往生,寄養在叔父家。9歲時,偶然得一機會與當時圍棋名家泉秀節五段(1844-1904)弈了一盤九子局,勝喜代居然中盤勝。泉秀節認為他是個奇才,再三要收為養子,打算培養他成專業棋手。不料,叔父看不起棋手這個行業,不但不答應,反而從此不許他摸棋,這是勝喜代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一件事。


 


190713歲時,久保松勝喜代以優異成績就讀於北野中學,此時關西弈風漸盛,叔父對他的管理也稍稍放鬆了,於是久保松抓住機會「重操舊業」。上課時,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在下面用紅藍鉛筆大做死活題,結果成績低劣,竟遭留級,被叔父痛打一頓。但是,久保松並沒斷了學棋的決心,依舊我行我素。叔父氣得發昏,可也拿他沒辦法。


 


190814歲時,大阪的棋會組織了少年棋手新聞棋戰,久保松報名參賽,結果他與10歲的小岸壯二(1898-1924),成績最優秀。最後久保松在讓小岸二子的決勝局中獲勝,遂獨佔榜首。由於這局棋,《日本與日本人》雜誌請本因坊秀哉講評,秀哉一見二人的決鬥譜,極為讚賞。有此因緣,不久小岸便前往東京,投在秀哉門下。久保松卻受阻於叔父,不得成行。小岸後來棋力出眾,秀哉本來要把他培植為接班人,沒想到1924年,26歲的他,竟因腸阻塞急症驟逝,這件事讓秀哉備受打擊。


 


1911年,17歲的久保松考上關西大學,但他毅然退學,全力投身圍棋事業。1913年,久保松已被公認有二段棋力。1914年,方圓社中川龜三郎社長來大阪,在田村嘉平的促成下,久保松受二子與中川對弈兩局,結果勝負各半,中川見他棋力了得,當即授予三段免狀(三段證書)。他的升段節奏開頭滿正常的,可是六段升七段,卻花了14年之久,由於1920年代中期開始大手合以後,由於與低段棋手對局須讓先甚至讓子,大部分當時的六、七段棋手都很難升段,特別是在192728年以後,木谷實、橋本宇太郎、吳清源、關山利一以及後來的高川格、阪田榮男、藤澤庫之助(朋齊)等新銳的迅速崛起,更使年齡稍大,段位較高的棋手的升段難上加難。直到木谷、吳們升至六、七段後,反倒使老棋手們有了升段的機會。另外,老司馬猜測這跟他兼顧教學以及身體狀況欠佳有關。


 


久保松那個年代,日本還沒有什頭銜棋戰,本因坊戰也是在他去世前兩年才開打。所以,他對日本棋界的貢獻,不在戰績而在發掘人才。他對關西地區的圍棋發展,貢獻十分重大。許多日本一線級的大棋手,如村島誼紀、橋本宇太郎、木谷實、前田陳爾等,都是經由他這名副其實的伯樂之手發掘出來的,並推薦保送到本因坊秀哉(日本棋院)處或其他大師處進一步深造成才。久保松的棋風奔放流暢,重視中腹,起手常下天元,他曾經很認真地研究過天元打,結論是:「天元打絕非不利的佈局,只是我的實力尚不能將之巧妙活用。」在眾多只知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日本職業棋手中,此話猶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他勇於創新的精神,有如鶴立雞群。只可惜蒼天不佑英才,久保松因遭心率不整急症襲擊,而於1941年大手合中途昏倒送醫,1215日去世。


 


關西棋院創辦人橋本宇太郎回憶在久保松門下學棋的情景,提到師父教學嚴謹,但很少訓斥人,他只被師父訓過一次,可這一訓卻使他終生難忘。那是他第一次在報辦棋賽中登場,首戰出師順利告捷,8目大勝,宇太郎心花怒放、洋洋得意,鼻子翹得老高。三天之後,他收到了久保松師父寫給他的一封信,遭到了嚴厲的斥責:「你的棋給人一種守、守、守到底的感覺。讓5子的棋(註:以前橋本與一位前輩下的),只要死守,誰都會贏。但這種勝利絕非名符其實的勝利。望你今後不要過份計較勝負,要多多考慮如何攻殺,要積極地斷、吃,勇敢地作戰。否則將不是真正的圍棋!」。橋本謹記不忘,後來果然成了大器。


 


久保松人品極佳,在棋界甚得人緣。除圍棋外,他還是連珠(五子棋)絕頂高手。在他決定全職投入圍棋時,連珠界亦舉行儀式送別,稱之為連珠界巨大損失。


1980年代末,日本連珠界組團來華訪問,中國國家圍棋隊組隊應戰。初以為小菜,一交手方知別有洞天,要本不成其為對手,都苦笑說不是一個思路,下不來,國手們說的是實情。跟同時掌握圍棋、象棋兩種棋類不同,能在圍棋、五子棋這兩個完全不同邏輯思維方式的棋類中都下得好,十分不易。


 


久保松棋戰與教學之餘,也寫了《珍瓏》、《三子正中之研究》、《一路妙手》等圍棋書籍。因為我退休前也是個老師,雖然不是教棋,但只要牽涉到教學,原理原則是一樣的。我對久保松老師的精神、氣度特別推崇,寫到這裡,再一次向這位棋界伯樂致敬!


 


 


1980年代末,日本連珠界組團來華訪問,中國國家圍棋隊組隊應戰。初以為小菜,一交手方知別有洞天,要本不成其為對手,都苦笑說不是一個思路,下不來,國手們說的是實情。跟同時掌握圍棋、象棋兩種棋類不同,能在圍棋、五子棋這兩個完全不同邏輯思維方式的棋類中都下得好,十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