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大學教了沒?

大學究竟要學生四年後帶走什麼呢?大學應如何幫助正值人生可塑期的年輕人成長與發展?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二十年,一生的熱情與奉獻皆在教育,德瑞克.伯克提出二十一世紀八個教育目標,以培育學生不只習得知識,更具備面對未來人生的智慧。


 


哈佛校長提出的8門課:


1.      表達能力:準確有風格的書寫能力及清楚有說服力的口語表達。


2.      思辨能力:清楚確認問題及找出爭議中各方論點的能力,以及蒐集相關事實來構思多種可能解決方案的能力,並運用推斷、類比和一般推理來檢定各種論點的說服力,以及選出最適方案的能力。


3.      道德推理能力:仔細思考道德困境、評估各方論點以及決定怎麼作才對的能力,並擁有把自己的道德結論付諸實踐的渴望及自我決心。


4.      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必須對許多複雜的議題具有相當的知識,並在民主的運作過程中,成為一個通情達理的積極參與者。


5.      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具有寬容和了解的人格特質,在互相了解和尊重之中與他人相處,以形成良好的個人關係。


6.      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面對未來國際問題和機會,能有效的適應和反應。


7.      廣泛的興趣:擁有基本的探究方法與能力,並透過仔細並充分的討論來喚醒從事終身學習的各種興趣。


8.      就業能力:理解不同行業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該行業成員共同面對的道德難題,該行業所帶來的心理及物質的回報,及從事該行業需要的心智、體能和性向。


 


本文摘自前哈佛大學校長德瑞克‧伯克著「大學教了沒」,天下文化出版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吳思華:創造力更勝於批評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政大校長吳思華認為大學生核心能力首要為思辨能力,不少學生即使有批判能力,角度太狹隘,也缺乏創造力;作家吳若權觀察發現,學生很會批評,卻沒有價值判斷,還不到批判的層次。


政大公企中心本周五舉辦高教論壇,主題是「大學生的核心能力與素養」,公企中心昨天安排吳若權和吳思華師生對談,讓大眾對大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有進一步認識。


吳思華指出,大學生的核心能力包括思辨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跟群體相處的和諧能力,及溝通能力。他進一步解釋,思辨能力有思和辨,以思來看,包括批判和創造,批判不能解決問題,創造才可以,大環境變動快速,創造力特別重要。


此外,環境變化快,很多工作會消失或大學生畢業後才出現,自我學習很重要,大學生要能持續閱讀、吸收新知、不斷學習。


吳思華也說,EQ、情緒管理能力,一輩子受用;溝通則包括聆聽,及完整表達自己的能力,本學期實施的政大書院,就要加強學生文字和圖像表達能力,因為要包容別人的意見,同時為能堅持己見,說服別人,表達能力很重要。


不過,吳思華認為,現在的學生批判性很強,角度卻太過狹隘,其實批判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吳若權更說,現在學生意見多,很快就能說出自己的意見,卻說不出理由,沒有全盤了解,也沒有價值判斷,只能說是批評,而非批判。


吳若權認為大學上課老師引導討論,對培養思辨能力大有幫助。吳思華指出,外國高中上課就很注意討論,台灣卻做不到,與考試制度很有關係,因為強調背誦,就算老師想要創新教學,鼓勵學生思考,也很難突破現實。


吳思華甚至認為,現在研究所的考試,也會影響大學教學,與考證照相關學系,情況更嚴重。


吳若權認為,不是學好英文就有國際觀,而是應該體察別人真正的需求。吳思華說,很多大學生都出過國,但國際化則應觀察且了解別國的風俗、文化、價值觀,並能包容尊重際。



本文引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155492


吳若權:大學思辨能力 一生受用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政大企管系畢業的作家吳若權,是政大校長吳思華在政大教的第一屆的學生,吳若權說,在政大學到的思辨能力,讓他一輩子受用,他也鼓勵大學生在大學時要多嘗試,訓練膽識,並知道自己的限制。


吳若權大二起3年,共修過吳思華包括企業概論、企業管理等幾門課。


吳思華表示,當時他就讀博士班一年級,第一次在政大教書,他記得吳若權上課很認真,筆記也做得很好,報告的文字有才氣,他甚至跟吳若權借過筆記來參考。


吳若權昨天和吳思華對談時,拿出好幾本大學上課筆記,讓工作人員大開眼界,也印證了吳思華對他的稱讚。


他甚至拿出大四時吳思華上最後一堂課7大提醒的筆記,包括要領先潮流、貢獻社會等,他說,進入職場後,不論得意或低潮,不時會拿出來看,每次都還是很感動。


現在一年有180場演講的吳若權說,大學時還不太會表達,不是很常問問題,但吳思華上課時個案討論多,他傾聽學生意見,鼓勵大家從不同角度討論,甚至角色扮演財務長、經理等,讓他不但訓練思考,口才也變好,獲益良多。


吳若權說,事情可從多面向探討,因角度、時間而異,沒有一個答案是對的。他印象很深刻,當時曾討論要不要做罐裝茶,但因為大家不習慣喝隔夜茶,覺得不可能做,現在卻因技術改變大為流行,回想起來,只能說「不可思議」。


因為上課的多元討論,引發他不斷思考,甚至下完課還會繼續想問題,並養成為不同解決方案畫表格的習慣,吳若權說,這項能力讓他在職場上受到老闆肯定及重視。


吳若權也指出,他大學時參加過書法、金旋獎、攝影等比賽,還有話劇表演,雖然多數沒有得獎,最好只得到佳作,至少他因此知道自己的限制,他笑說:「不能當F4」。


常常到學校演講的吳若權也發現,不少年輕人對自己或他的容錯能力很低,這跟自我學習不足,以及不嘗試有關。


他認為,大學可能是人生可以犯錯的最後一個堡壘,在不犯法的前提下,大學生應該多多嘗試,訓練自己的膽識,並了解自己的限制。


本文引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155491

只洗今天的盤子 《美國牧師 威廉‧伍德 Rev.William Wood》

        我曾經飽受胃痛折磨,每晚醒來兩、三次,甚至痛得徹夜未眠。


        我父親是胃癌病逝的,這讓我非常恐懼自己步上他的後塵。後來到醫院檢查,照了X光片後,醫生說我不要說胃癌了,連胃潰瘍也沒有,胃疼完全是壓力引起的,因此只開了鎮定劑,幫助我夜晚能夠入眠。


        醫生說的沒錯,我的確長期在壓力中工作。想要完成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除了週日早上的禮拜、教堂的各種活動,每週還得主持兩、三次喪禮。此外,我又擔任紅十字會主席、同濟會會長,整天忙的團團轉,從來不得休息,一直很緊張、匆忙,神經緊繃到了無事不煩的地步。


        為了健康,我不得不聽從醫生建議,適度減少工作負擔。


        有一天,我清理書桌時,發現一堆早就沒用的備忘條及講道重點小抄,我揉掉那堆紙片丟進字紙簍裡,突然停下來對自己說:「何不把你擔心的事也一起丟到廢紙簍裡?」這突如其來的靈感,竟然讓我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從那一刻起,我就定下一條規則,只要是我無能為力的事,我都置之不理,不要再為他浪費精力。尤其當情況超出我的控制範圍,束手無策時,只能丟開不管。


        有一天,我太太洗碗時,我幫忙擦碗。他邊洗邊唱歌,我有趣地望著她,腦海突然靈光一閃;如果我們結婚時,他就看到未來幾十年得洗的碗──那必定多到連大倉庫都堆不下──絕對會嚇跑吧?


        我想,我太太之所以沒被嚇跑,是因為他一次只洗當天的份。在那一刻,我猛然明白了自己的毛病所在。一直以來,我總是洗今天的碗,還洗昨天的碗,甚至打算洗那些還沒弄髒的碗。


        我發現自己真夠笨的!每個主日早上,我站在佈道台上,教導別人如何生活,自己卻過著緊張憂慮的日子,真是羞愧極了!


        從此我不再為煩惱所困,不再胃痛、失眠。昨天的問題我都拋棄不顧,更不再操心明天的髒盤子。


 


                                                          本文摘自「多點思考,更能放鬆」  黑幼龍 著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找工作像找乳酪 增加自己的彈性

        景氣不好,青年學子畢業即失業,哈佛大學伯克教學中心主任詹姆斯‧威金森勉勵學子將眼光放寬、放遠,不要侷限在眼前。他說;「找不到工作不是你的錯,不只是台灣,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要增加自己的『彈性』,轉個彎思考,問題也許就迎刃而解。」


        詹姆斯‧威金森以「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這本書為例,面對「變化」時驚慌失措並無幫助,要努力克服怯懦,重新出發去尋找「乳酪」,增加自己的「彈性」。


本文摘自97年10月18日自由時報,天下文化主辦「高等教育面臨的困境」座談會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物理的誘惑--楊振寧VS朱經武

楊振寧:


1、中國有句話說苦讀就是想放棄的心情,摔倒後站起來再做,就是還懷抱一絲希望,不想放棄;不過,如果真的覺得太苦,還是要考慮換個方向或方式。


2、成功不是理所當然,要不斷嘗試,過程中有很多苦,很多失敗,但為何沒有停止,就是因為有慾望和希望,讓人有站起來的動力。


3、到美國之前完全沒有做實驗的經驗,我動手不行(只對做實驗不在行),所以當初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同學間有一個笑話:「哪裡有爆炸,哪裡就有楊振寧(Where is bomb,where is Yang)正當他的實驗走入死胡同、苦無對策之時,老師建議他回到理論上,並告訴他,之前的一篇投書論點極好,不如稍加增改,就能當作畢業論文。我苦思二日,決定接受老師的建議,放棄原本的實驗。我如釋重負,不應去堅持一些沒有益處的事。


朱經武:


1、我的父親從事飛機維修,從小就跟著父親修理機械,培養出自己動手做的興趣,小學就自製收音機,國中時把自己當作導電體做馬達;母親曾對我說:「就算是摔跤,也要抓回一把沙讓我了解失敗中求取經驗的重要。


2、美國作家馬可吐溫說:「沒有一種滿足,比你一個人到達那個地方來的更大,這句話影響我很深,我就是喜歡追求呼吸到沒人呼吸過的空氣的感覺。


3、年輕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熱情,還要認識自己,隨自己的興趣,找自己的路,執著下去,也要拿得起放得下。


 


楊振寧:網站已有介紹多篇文章。


            朱經武: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於78年成功將超導體溫度提升至


                         攝氏零下183度,被美國媒體評為科學界的超級巨星


 


 本文摘自龍應台文教基金會97年10月11日舉辦楊振寧、朱經武世紀對談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福樂屋 重陽送糕 向耆老致敬活動



府城知名的麻糬大福名店「福樂屋」朱水源老闆「重陽送糕」的活動今年邁入第十四年,許市長及各界特地在今(7)日上午前往忠義路福樂屋向朱老闆及府城的資深國民們致意。
  兩年前重陽送糕活動與向耆老致敬活動連結,去年有兩三家府城知名小吃,一起參與此項有意義的活動,今年共有十三家有愛心的美食商家前來共襄盛舉。在福樂屋招待80歲以上的資深國民,憑證件從早上10:30到下午17:00前往領取。現場有永福里里長與里民、大智社區發展協會等社區民眾歌舞同歡,有踢踏舞、肚皮舞、手語歌唱表演,把原本就熱鬧滾滾的天公廟前忠義路現場炒得火熱。
  許市長蒞臨現場,與民眾共同歡慶九九重陽節,他表示朱老闆率領優秀的工作團隊不只在平常提供文化觀光都市新府城以美食,更在重陽佳節發揮敬老偉大的孝心,將全國知名的麻糬送給老人吃,讓大家吃得笑瞇瞇、健康長壽,祝大家健康如意,許市長並應現場民眾的邀請與大家一塊兒高唱「快樂的出航」。
  朱董事長在致詞時表示今日很高興能辦此「重陽送糕」活動藉以對年長的朋友們表示敬意,並感謝「府城十大伴手禮」等十三家美食名店前來共襄盛舉,連台中的「阿旺肉捲」都來參與,另外還有「龍之潛」提供藥膳排骨湯給現場的長輩。
  本次活動市府團隊出席的有民政處戴鳳隆處長、文化觀光處許耿修處長、中西區黎燕玉區長,臺南市議會邱莉莉市議員、中華家庭教育互助協會陳會長等人前來,邱議員致詞時表示朱董事長福福泰泰笑臉迎人,祝福他生意興旺能在他拋磚引玉下,府城各食品公司能響應,並祝福鄉親九九重陽快樂。林俊憲市議員到場致意時表示感謝里長伯及里長夫人與福樂屋朱老闆這麼慷慨地向老人表示敬意。
  此次熱心參與重陽送糕活動的府城美食名店有:「福樂屋」提供麻糬、鳳凰酥、銅鑼燒;「體育公園杏仁豆腐」提供杏仁豆腐、「前匠屋」提供養生饅頭與養生魯味、「小南米糕」提供竹葉米糕、「紅磚布丁」提供好吃布丁、「西井村」提供蜂蜜魯味、「黃金泡菜」提供泡菜罐頭、「楊哥楊嫂」提供迷你肉粽組合、「美迪亞」提供巧克力蛋糕、銅鑼燒、「大水缸」提供濃縮酸梅湯、「阿旺蝦捲」提供肉捲與蝦捲、「吉利號」提供烏魚子塊。


 


福樂麻糬


台南市忠義路二段113號


賞味電話 06-221-2727
http://www.flmg.com.tw/


凡是顏教授介紹來的均打九折!!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難忘的一天(二)

                              97107老爸使用了最後防線的抗生


素,我完全尊重劉醫師的決定,也感謝感染科李醫


師的同意。


 


               老爸在105下午高燒38.4,過了12小時


又高燒38.5。今天各項數據都不好,BUN=41,尿液


1350c.c,使用機器幫助呼吸也喘。血小板只有4萬,


種種跡象顯示"敗血症"。所以劉醫師採用最重的抗生


素,剩下的就交給上帝了。


 


               自從9773ICU以來,病情一直


OK103哥哥返回台南看老爸,我還覺得他是


最好的一天。哪知道2天後病情急轉直下。這段時間


非常感謝署立台南醫院劉醫師及所有護理人員用心


地照顧老爸,也希望這二天使用的抗生素能打敗細


菌,使老爸能轉危為安,祝福老爸!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最後的演講》閱讀心得


 


鮑許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20078月,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於是與時間賽跑成為他最重要的生命課題。《最後的演講》就是以鮑許教授在20079月應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邀請所發表的一場演說為範本,由作家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做後續的採訪與撰稿,匯集了53次的採訪所呈現給讀者的「鮑許智慧」。


 


在鮑許教授的謝幕演講中,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實現兒時夢想」。童年的他,有愛做夢的神情。然而,這些兒時夢想並非只是場白日夢,鮑許教授認為「擁有明確的夢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他幾乎完成了所有的兒時夢想。在這場演講中,他不是陳腔濫調的告訴大家要如何珍惜時光,他以其獨特的幽默感,試圖告訴聽眾,我們何必要在死亡將屆時才能體會到夢想的重要。


 


    在本書中,故事之外的金玉良言不斷出現。在鮑許教授的名言中,我最喜歡其中的一段:「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p.73)」。他把挫折比喻成磚牆,這堵磚牆是為了證明你對夢想的執著與渴望。他以自己兒時夢想為例,每個人小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夢想,但許多人往往因為夢想難以達成,或者受到旁人的訕笑,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鮑許教授鼓勵大家實現兒時的夢想,就算只有一點點的可能性,也要努力朝夢想邁進。縱使最後失敗了,挑戰過程中所能得到的東西還是會超乎你的想像。阻擋我們的障礙,必有其原因,不過這堵磚牆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有多想達到這目標,這堵牆是為了阻擋那些不夠渴望的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磚牆來阻擋你前進的路,成功的人知道這是老天設下的障眼法,會想盡辦法穿牆而過,而被磚牆嚇倒的人,於是停下了腳步,一無所有。


 


    鮑許教授不單是只有實現自己的兒時夢想,他還幫助別人實現夢想,他發現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其實更加有趣。學生剛通過嚴苛的教師甄試,進入教學現場成為一名教師,透過許多人的鼓勵、協助,以及自己的努力,我實現了自己從小就想當老師的夢想。對我來說,教師是志業而非職業,因此我期許自己要讓每個孩子最終都能滿心歡喜的收割甜美的成果。而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鮑許教授的觀點更加深了我的信念。面對著這一群孩子,我暗自下定決心,要像鮑許教授一樣協助孩子們去追逐他們的夢想。


 


    佛洛斯特的詩中有一句話:「長眠前,且再奔數哩(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當人在面對死亡時,生命的意義才得以彰顯。因為人生終須一死,關鍵是,在出生時和死神降臨之間,我們做了什麼!鮑許教授在面對自己的死亡時,用幽默跟智慧作出這場動人的最後演講。這場啟迪人心的最後演講,感動了所有人,也讓更多人珍視生命的現在式,體會到行動,就要趁現在,好好把握當下,實現自己的夢想,也要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在鮑許教授的最後一場演講,掌聲不間斷,相信不管過了多久,掌聲會永遠為他而響起。


 


                                            數碩二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最後的演講心得

   最後的演講,這句話對一般人來說就是字面上意思,但對蘭迪鮑許(Randy Pausch)教授而言,不僅僅是如此,它所賦予的內涵是他將這演講送給他無法陪伴成長的孩子們,把未來20年要教他們的事在這演講中一一陳述,當做送給孩子們最後的禮物,然而這撼動人心的演講最後也感動了全世界的人。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教授任職於美國名校卡內基美隆大學, 有一個溫柔婉約的妻子和三個可愛的兒女, 家庭幸福美滿.。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 在他正值人生顛峰的壯年時期, 卻意外發現自己罹患了胰臟癌, 只剩下幾個月活。原本他已決定要將最後的時光都給予他最愛的老婆與孩子,但是掙扎了許久(因為他的身體可能無法負荷,而且這必須要花很多時間來準備),最後他仍然決定將四十多年的人生經驗,以一場演講做為總結,透過這演講來傳遞給每一個人這樣的信念: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如何打這手牌,在他生命最終他仍決定自己去打他手裡的牌。


   在演講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這段話是這樣說的「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這是他畢生奉行的人生哲學。在他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與幫助他人完成夢想的過程中,表露無疑。以鮑許教授兒時的夢想為例:「體驗零重力狀態」、「進入國家美式足球聯盟打球」、「撰寫《世界百科全書》裡的文章」、「當上柯克艦長」、「贏得填充動物娃娃」、「擔任迪士尼夢想師」等這些夢想,在我們的眼裡有些盡是無稽之談、盡是空想,但在 鮑許 教授四十幾年的人生中,他幾乎實現了所有的夢想,秉持的信念即是如此,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阻礙,用執著的信念去追求夢想。


  在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即是,卡內基美隆大學中的夢想課程, 鮑許 教授決定幫助更多的人去實現屬於他們的夢想,所以他決定開設這堂課,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從影片中我感覺學生們學習的快樂,每個將夢想付諸於實行的人,都在這環境裡感受到讚許與認同,不論夢想是否如期完成,我想在他們追尋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將會是最大的收穫。


  在 鮑許 教授最後有限的生命裡,時間是最為珍貴的,但他依然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他的樂觀、積極與坦然面對一切的勇氣,這樣的人生觀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不斷去追尋的。


  最後很感 謝 老師的推薦,讓我能有如此深刻感動的機會並對人生有另一番的體悟,我也會將這份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讓他們都 能分享 老師傳遞給我們的這份"禮物"。


                                                       數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