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8日 星期日

血癌建中生.不怨上天磨難

 從小沒有父母疼愛,低收入戶的血癌病童,由年邁阿嬤拉拔長大,有時連營養午餐費用都繳不出來,在這種刻苦的環境中,竟也能高分考上第一志願,「逆境勇士」建國中學三年級學生簡銘傑榮獲第10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今天公佈了全球第10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其中以建中三年級學生的事蹟最引人矚目,四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不久之後,媽媽離家改嫁,而他就被丟給老阿嬤扶養。


    沒想到,簡銘傑六歲時罹患了血癌,小一至小三幾乎是在醫院度過,其中歷經了67次化療,只有阿嬤陪著他,是否會恨拋棄他的媽媽,他說「反正阿嬤要我就好了!」「阿嬤才是我真正的媽媽!」


 化療副作用極強,嘔吐、落髮、抵抗力變弱,小三那年,剛做完化療,屋漏偏逢連夜雨,又得了急性腸炎加水痘,邊拉肚子、邊發高燒,全身發癢,幾度瀕於死亡,正因如此,他比一般小朋友更早熟,更懂得感恩。 


 對於自己一路走來,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協助,就目前的補習費用,都是補習班老闆親自打了折,對此,簡銘傑相當感恩,他說,不會怨恨母親,也不會抱怨上天給他這麼多磨難,他不相信命運,只堅信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摘自96年1月15日聯合晚報


2007年1月24日 星期三

林志玲 ─ 把自己看小,把事情看大

  12月20日晚上6點8分,金鐘獎頒獎典禮前,林志玲終於化好了妝、步出飯店房間,
20幾個工作人員以長長的隊形,將林志玲包在中間,快步穿過高雄金典飯店的大廳,
前往金鐘獎典禮會場。
  為了盡可能地捕捉林志玲的鏡頭,在不斷與凱渥經紀部溝通、協調後,記者終於
得到飯店拍照的機會。
  當人龍走來,林志玲在助理的指示下立刻就地停步、擺好姿勢,攝影記者顧不得取
景角度,只能立刻按下快門,按了第一下,一旁馬上有人喊「好了」趕人,拍攝的時間
,前前後後短到不到「30秒」。
  然後這個大陣仗旋風繼續向前掃過,讓一旁的民眾都站著看呆了。
  要採訪當紅的林志玲,麻煩度真的很高。
  除了拍照時間極度短暫,採訪地點、時間也一改再改。我們一度懷疑,讓我們足足
問了1小時,結束前她以慣有的甜美嗓音說:「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我這幾天都還在台灣
,還可以再問我。」這是連一般人受訪時都很少會提及的話,他的體貼,讓之前經歷的
採訪曲折都一筆勾銷了。


親自感謝別人
  「她是我看過很會做人的人,」負責林志玲出席大型晚會所有造型的凱渥秀導兼造型
師時家寧分析,在這個行業,每個人都滿自我中心的,對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很多藝人看到不喜歡的衣服會直接說『我不要』,但其實會辜負別人的精心準備。」但林
志玲不會讓自己的主觀喜好,抹煞了別人的努力和心思。時家寧說,造型師準備的每一件
衣服,林志玲都一定會試穿,就算是她自己最不喜歡的動物紋款式,也是如此,「她會說
:『好,我去試給大家看,等到通通試完,我們再來討論』。」
  因為走到哪裡都是鎂光燈的焦點,一舉一動都有人要評論,性格要求完美的林志玲壓
力真的很大。可是她從來不會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別人身上。時家寧說,林志玲反而還會
刻意壓住自己的緊張,讓身邊的人可以在輕鬆的氣氛下工作,表現得更好。
  在去年的亞太影展頒獎典禮上,林志玲要表演才剛學的印度舞,典禮前和舞者綵排時,
「雖然我們都看得出來她很緊張,舞者也很緊張,但她會和舞者說『我們再試一次好嗎?
剛才很棒』,來激勵大家,」時家寧印象深刻地說。
  而身為一個當紅藝人,也注定是要得罪人的。紛至杳來的邀約,不可能個個盡如人意
,因此就要倚賴經紀人負責拒絕邀約,同時又要長袖善舞地與人保持一定的關係。但是林
志玲不會只這麼處理,假如有必須推掉地邀約,只要對方是認識的人,她不管再忙、再累
,都會盡量親自打電話給對方、或當面和對方說明。
  「我覺得透過別人是不夠的,我一定要自己去面對,然後透過眼睛去告訴他們我的誠
意,」林志玲輕聲細語說著,語氣卻很堅定。


令人意外的舞蹈與彎腰
  為了保護林志玲,經紀人和助理就連與代言品牌合作時也會隨侍在側、層層把關。但
林志玲本人絕不端架子,反而會自己把一切沒必要的形式減到最低。
  有一次,林志玲所代言的浪琴錶要舉行記者會,由於主題是「舞伶」,所以浪琴錶副
總經理張正勳希望可以請林志玲表演一段舞蹈,但經紀人認為不適合,怎麼也不同意。林
志玲在旁聽到了這個情形,等到出場時,她自己偷偷脫了鞋,光著腳上台,在原本只要擺
擺pose的段落中,跳起一段長長的舞。
  讓張正勳驚訝的還不止於此,今年6月,浪琴錶邀請林志玲到西安宣傳,與當地100
多位經銷商一起吃飯,當一桌一桌的經銷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張正勳注意
到,身高174公分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會膝蓋微彎,蹲到和對方一樣的高度,眼神
平視地和對方握手。「她就是那樣總共蹲了80幾次,我從來看不到任何一個藝人這麼做!
」因為代言活動經常與港台大明星互動的張正勳大聲驚嘆:「這就是她的身段,她的身段
非常軟。」
  當時坐在張正勳旁邊的浪琴錶全球總裁也看到了林志玲的這個舉動,對她更加讚賞,
後來也因而邀請林志玲代表出席瑞士巴塞爾鐘錶展,也因為那次出席,林志玲有機會在其
他國際媒體前曝光,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


會做人,就是做自己
  但林志玲的軟身段,卻不是處處配合的鄉愿。
  過去其實相當「逆來順受」的她,現在也有所改變。林志玲自己描述,現在工作時,
一定會嘗試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試著慢慢地說服別人,然後用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甜美語調
和合作的夥伴說:「那我們來試試看。」
  這樣的改變,其實是工作多年所驗證出來的心得。「我覺得在什麼環境都要能收能放
,配合度要高,可是自己的想法還是要有,因為最了解自己的就是自己。」林志玲現在體
會到:「如果希望作品好,就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因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能做
到什麼程度、做什麼效果最好。」
  「我覺得會做人,就是做自己」談到做人,林志玲沉吟思索了一會兒,才一個字一個
字地緩緩說道:「因為做自己,人家喜歡你、接受你,那才是真的。」
  當然,永遠是甜美笑容、只讚美別人的林志玲,不免讓有些觀眾覺得她的形象完美到
有點像是假象。可是,問起熟悉林志玲的人,大家反而都覺得她是非常真誠的人。「我完
全不覺得她ㄍㄧㄥ或者在裝,她下了台之後,就還是那個樣子,」認識林志玲已經8年的
時家寧說,她從來沒有什麼改變。
  「每次有人說她假,我聽了都會很不高興,」張正勳更是為林志玲感到不平:「因為
她真的一點都不做作。」
  請林志玲代言植物の優2年多的愛鮮家總經理梁家銘也中肯的觀察,「她做人處事是
很希望圓滿的,雖然不見得能討好所有的人,但是她很誠懇,對一個藝人來說,已經很難
了。」
  在採訪過程中,林志玲一直強調,很希望自己能做到誠懇,「我剛開始出來的時候,
我覺得大家對我打上太多的問號了,有很多質疑,」講到這裡,林志玲有些激動。於是她
決定給自己一段時間,讓大家一步一步地認識她,「現在我雖然不知道自己做得怎樣,但
每一天我都希望讓人家感受到我的真誠。」
  事實上,在專訪的過程中,林志玲不像許多藝人習於表面的友善,反而一直很認真地
思考,試著充分回答每個問題。他的誠懇,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
  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事情做大。那一種比平凡人還把自己放低的誠懇,正是林志玲的
做人之道。


本文摘自「Cheers雜誌 2007年1月」


2007年1月23日 星期二

一門終生的功課

  這一期封面故事是「學做人」。這真是人生中最難的一門學問,它沒有文憑、課修不完、也畢不了業


,是一門終身的功課。對我來說,工作即將邁入第12個年頭,但在這門課上,卻依然修得「哩哩落落」。
  曾經,一家知名企業的發言人請我在五星級飯店聚餐,席間大家相談甚歡,氣氛愉快。餐敘結束後,


發言人從桌下拿出一袋禮物要送我,從袋子精美的外型,以及眼角餘光對袋中禮物的掃描,我直覺這禮物


分量應該相當貴重!當下立刻婉拒了發言人的好意。
  婉拒的理由其實很多重,倒不只因金錢貴重的考量,還混雜著另一種想要捍衛媒體工作者尊嚴的倔強


。這幾年媒體記者的形象,在八卦扒糞、以及許多打著記者名號亂爆料的電視名嘴扭曲下,讓許多有心在


媒體產業奮鬥的人,形象嚴重受到波及,很讓人氣餒。但我這個沒來由的倔強情緒,卻讓我在回絕發言人


的好意時,可能用錯了方法或措詞,讓我從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一絲絲微溫的怒意。他大概覺得餐敘的目的


、以及對我的厚愛被我曲解了,或者,在我急著拒絕時,也忽略了用詞的重量。往後,雖然我們依然保持


聯繫,但互動氣氛變得像是「得體式的禮貌」─客氣有禮卻缺乏交心的默契。要修補關係,得費把力氣。
  對許多人來說,這門學校或父母沒有教導的功課,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在副主編祝康偉的分


析下,我自己得到不少啟發,相信讀者也會有不少收穫。在封面故事的企劃中,我還極力推薦林志玲的做


人做事給讀者(本期雜誌)。這位全台無人不知的美麗模特兒,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柔軟身段到超乎一般人


想像。因為她的會做人,讓記者麥立心與攝影曾千倚在採訪過程中,一下被更改時間、一下被保全威脅請


出金鐘獎頒獎典禮會場的委屈,全都在採訪後煙消雲散。這篇深入的故事,會讓你重新認識不簡單的林志


玲。


本文摘自「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 劉鳳珍總編輯 96.1 出版」(台南大學圖書館)


2007年1月22日 星期一

張忠謀說幸福

本篇文章由夜數碩二莊穎昌、李世芬、黃量意、陳振堯、王志仁、王麗華提供                                         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人只知講理,是一個盲點。通常越有知識的人,越相信講理就可行遍天下。講理也許可行遍天下,但行到家裡就不通了。家裡的老婆就是不和你講理的人。常常有那麼一種男人,在外面人稱教授,開會時儼然專家。面對一屋子的人演講,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聞者莫不折服。但走進家裡,面對識字不多的老婆,說盡天地間的大道理,說得唇焦舌乾,就是不能使老婆講理。他始終不明白一點,夫婦並不是講理的關係。

要想想看,她當初嫁給你,豈因為你擅長講理哉?實指望你疼她、寵她一輩子也。如今你忘了疼她寵她,動輒要和她講理。你很講理,會講理,能把白馬說成非馬,她早就知道,她就是不吃你這一套。你便有一百個理又待如何?其實你只要略施小惠,稍表殷勤,說句感性的話、送個小禮物,眉目間表示未忘對她好,你就是一百個理通通不對,她也願意聽你的。

女人之於男人,只要你對她好。你對她好了,你作強盜,她願意作強盜婆;你作漢奸,她願跟著你挨罵。但你不疼她,你再偉大,你是聖賢帝王,講不講理一概與她無干──這是把事情說得極端了。重要的是她的基本意識型態如此,你要和她講什麼理?

有一天,如果碰巧她在和別人講話,你不妨注意聽聽。你會猛然發現,原來她和別人講話是很講理的!可見她只是不和你講理。她故意不和你講理,當然是暗示你要以理之外的感覺對待她。可惜你從柏拉圖讀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涉理深矣,迷於理亦深矣,聰明一世,就是想不起該什麼時候講理,什麼時候不必講理。

當年蘇格拉底一生誨人無數,就是與妻子說不通理。蘇格拉底,智者也,尚有不逮,你我又待如何?單身,有時不一定是貴族。單身也許會比較自由,但自由也有一個同義詞,叫作寂寞。因為人不是什麼時候都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有時好東西需要跟人分享,有時候難過需要人安慰。

單身貴族產生的原因是因經濟上的獨立、人格上的獨立以及感情上的獨立。獨立是什麼?獨立是需要而不依賴,一個獨立的人需要異性,而不依賴異性。做情人之前,她應該先是朋友。她成為你的朋友之後,出現在你的生活裏,才有可能認識你、了解你、知道你的長處而對你產生好感。進一步發展感情變成情人、對象。世界上的顏色並非只有白色和黑色,黑與白之間還有很漫長的灰色地帶。只要多相處,便能發現對方的優點、產生好感,這才是發展感情的自然過程。

『一見鍾情』以及『從一而終』的感情是不切實際的,我們需要的不是這種不切實際而虛幻的感情。有人形容跟異性交往,就好像在海邊撿石頭,大家都會撿喜歡的那一顆。一旦撿到一顆你最喜歡的石頭,便把它帶回家去,好好對待它,因為那是妳唯一的石頭。而且要記住,從此後不要再到海邊去。(永遠相信,我已經找到最大、最美、最適合我的那一顆)。

跟異性交往最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好,而是他對你有多好。一個人如果條件很好,有一百分,可是這一百分之中他只給你三四十分,或一二 十分;相反地,另一個人也許只有七八十分,可是他卻是全心全意的對待你,那你應該選擇那一個?其實每一個人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有多好,都還有人比你更好。你雖然做不到一個『最好的人』,可是你卻做得到一個『對對方最好的人』。

每一個男孩子都可以說:『雖然我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但我是世界對妳最好的男人』。反過來女孩子也是一樣,這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在於他對你的好,而不是他自己有多好。但是如果有一個人本身已經很好了,對你又是真心真意,真心愛你,那麼你真的可以把一生托付給他。現在女性考慮婚姻的唯一條件,應該就是妳愛不愛他?他愛不愛妳?是不是真心真意對妳?跟他在一起會不會有壓力?會不會快樂?而非他有什麼。

人間的真愛是很難得的。在人的一生中,很難找到一個妳真正愛,真正可以跟他過一輩子的人,如果你怯於表達或害怕會有什麼事,錯失一輩子可能只有一次的真愛,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採取主動,把心裏的話說出來。如果一個男孩子因為女孩子對他採取主動而看不起她,那麼這個男孩子不是男生,而是畜生。更何況幸福比面子重要,如果犧牲一時的面子可以換得一生的幸福,是非常值得的。勇敢把心裏的話說出來,不要隱藏自己的真心。千萬別說緣份未到,其實緣份到處都有,但卻是稍縱即逝,如果『緣』不及時把握,那就沒有『份』了。

大多數的女性對感情是偏重於精神,男性則偏於物質。男孩子除了對女孩子殷勤體貼外,也要學會對女孩子負責任,要將對天下所有女孩子的殷勤體貼,全部用來對一個女孩子。另外剛毅木納並不能討女孩歡心,所以要學習對女孩子甜言蜜語,多說好話。男人,為性而愛;女人,為愛而性。

一個維持起來輕鬆、愉快的感情容易長久!一個維持起來艱難而痛苦的感情不易長久!這時後就應該有所選擇。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要的是平凡而幸福並且快樂的愛情。對所有的感情而言,過程遠比結果重要。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感情都是沒有結果的。什麼是結果?結婚嗎?結婚之後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可見我們不以感情的結果來評斷它的價值感情也不以時間的長短來論定它的價值。對感情而言,凡是發生過的都存在,凡是存在過的都有價值。世界上的感情每一段、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值得珍惜的。

婚姻是人生裏最大的一場賭局。在這無限長的時間裏,我們還要互相呈現最醜陋的一面給對方看。婚姻和戀愛不同的是:戀愛可以花二個小時打扮自己,精神奕奕的向對方獻殷勤、體貼,輕鬆完成任務。可是婚姻就無法隨時維持高亢的狀態。所以婚姻是一場大賭注,需有萬全的準備、周詳的計劃、十足的信賴,然後再去押它一把,即使是這樣都還有可能輸掉。因此如果在賭之前就知道自己不是心甘情願、不是很愛他、並不想跟他過一輩子,那麼這一場賭注註定是要輸的。

千萬不要為了愛情之外的任何一個理由結婚。感情的可貴不在於可從對方獲得什麼。一方面是一種被依賴、被需要的感覺。有人依賴我,需要我,我會得到滿足。面對感情,我們所要採取的就是三不政策:

第一是不急:不要急著結婚。結婚雖然是很美好的事,但是不要著急,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是不怕:不要害怕付出。彼此必需一輩子努力,才能把感情維持好。妳不可能『得到』一個美好的感情,妳只能找到一個妳心愛的人來共同經營、造就、完成一段美好的感情。如果你沒決心做好男人,那你就得不到好女人。世界上沒有一個壞男人會有一個好女人,壞男人只會有可憐的女人;同樣的,也沒有一個壞女人會有一個好男人。何況感情中還有一個跟我們共同努力、想把它做好的人。這個合夥事業成功的機會是很大的,關鍵就在於妳是否願意努力、付出而已。

第三是不要放棄。當妳受了打擊、挫折、傷害,當妳感到灰心、失望時,有一個人無條件的,永遠站在妳這一邊支持妳、鼓勵妳、安慰妳,讓妳重新站起來面對這個世界。這個力量是再親的父母不能給我們的,是再要好的朋友也不能給我們的,只有在人生的旅程中所找到的心愛的伴侶,才能夠給我們。其實愛情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珍貴的;也是唯一的、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只要你有一個心愛的人,你就有了原動力,你就能面對全世界。

零分的數字,滿分的幸福

本篇文章由夜數碩二莊穎昌、李世芬、黃量意、陳振堯、王志仁、王麗華提供零分的數字,滿分的幸福






    一位中學生拿了一張「零分」的考卷給媽媽簽名,那孩子的母親仍保持著笑容說:「兒子呀!你就是這麼乖,老師說要蓋章,你就一定會拿來蓋章。你是個好孩子!」


    而後她問兒子題目難不難呢?兒子竟說:「不難呀!因為老師說:『考卷寫好可以去打籃球。』以我的速度,寫好了,球場必定已客滿了,所以我只寫了名字就去打球了。


陽光又好,球場上那時只有我一人,好愉快喔!反正考卷一定會發下來,回家再寫也是一樣。」


    媽媽終於明白零分之後的另一段插曲;兒子不在乎當時的分數,認為只要事後弄懂題目即可。真是灑脫!


    這是源於他媽媽常說的「事後把考題全弄懂,跟考滿分的人一樣棒」的觀念在這個家只有包容與讚美。兒女們經常把學校的大小事帶回來與爸媽共同分享。


    有一次姊姊數學只考八分,氣得不想讀普通高中,想轉到高職去。媽媽說從前大專聯考,被錄取者也有人數學是個位數的。只要有分數就有希望。


    女兒在媽媽的鼓勵下,八分、十六分、逐步的往前進,終於在高三下學期初就甄試上了大學。


    班上另一位高材生就沒有這位小孩這麼快樂。高材生常為九十九分而悶悶不樂。因為他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常說:「你怎麼這麼笨呀!幫你溫習了一晚,還如此粗心,掉了一分。」少一分,回家可是要被敲一下頭的。並且一百分與九十分所領的零用錢相差好幾倍!再說聯考,差一分說不定就輸了幾個人哩!孩子在這家中難得有笑容。全家的情緒與孩子的分數息息相關。


    一位功課老是掛車尾的小學二年級學生,有一天,拿了一張九十分的小考考卷,興沖沖的跑回家告訴媽媽。媽媽開心的把它框起來,掛在客廳。


    晚上,一向成績很好的姐姐問弟弟:「班上有沒有人考一百分呢?」弟弟回答說:「好多人呀!」姐姐又追問他,有沒有人九十分以下呢?弟弟笑著說:「沒有啦!」姐姐暗自好笑,原來弟弟是最後一名呢!


    父親出差回來,看到弟弟的成績,開心的說:「我的兒子進步好多!」奶奶每天飯後,看著九十分的考卷就露出滿足的笑容,親朋好友來了,就讚美這孩子。


    這個男孩子覺得日子過得好快樂,好有成就感,開始每天更用心在書本上,功課扶搖直上,令同學刮目相看,老師也為之震驚,為何一個老是掛車尾的孩子竟突然力爭上游!


    今日的台灣,如果家有在學的孩子,分數就常會影響著家庭的氣氛及親子的關係。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心情,不受分數影響的人很少。但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分數之外,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生命就該浪費在有意義的事上,你覺得呢?


    ************************************************************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我喜歡這句話,很健康的人生觀 :


   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


   你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


   你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樣的人生沒有什麼好失去和非得要斤斤計較的。


   這樣的人生,很開心很自在


   值得分享的文章,我喜歡----------


      「不在乎當時的分數,認為只要事後弄懂題目」


      「分數常會影響著家庭的氣氛及親子的關係」


      「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


      「分數之外,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幾句話。


     零分的數字,滿分的幸福


台灣國旗 列芬蘭小學數學教材

本篇文章由夜數碩二莊穎昌、李世芬、黃量意、陳振堯、王志仁、王麗華提供                                                                                                                                               台灣國旗 列芬蘭小學數學教材
記者:林宏宜   攝影:張宗榮

        
這幾天的芬蘭專題,我們告訴您, 芬蘭的國家整體競爭力,已經連續三年排名世界
第一,芬蘭 的競爭力,其中一個很突出的表現,就是他們國民的基本「國際觀」,他們
怎麼樣培養小孩的國際觀,比如說,他們在數學教科書 ,放進世界地理,包括台灣的青
天白日紅國旗,都成為數學題目的一部分,記者林宏宜今天要深入 芬蘭小學校園,帶您
看芬蘭的教育方式,帶給台灣什麼樣的啟發?

        
位在赫爾辛基的這所小學這群小朋友是芬蘭未來的主人翁, 芬蘭的競爭力就是從他
們開始。芬蘭是怎麼教育他們的小孩?一起到芬蘭的小學課堂來看看。TVBS記者林宏宜
:「好,我們現在在他們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打開他們的數學課本,裡面一看,居然有
中華民國的國旗。」        明明是數學課本,為什麼會有中華民國國旗?原來出題老師挑出四個國家的國旗,讓學生計算當中紅色所佔的比例,上面寫著「台灣」的青天白日國旗標準答案是「四分之三」,他們邊算數學邊認識了台灣。

        
「芬蘭驚艷」作者吳祥輝:「他透過一個數學題目,他已經讓他的小孩子國小三年級
的小孩子,他已經接觸到世界。」
        
再翻開課本的另一頁,這裡要計算全世界的高塔裡面沒有台北101,卻出現了高雄即
將在2008年,要蓋起來的摩天樓。吳祥輝:「連我們台灣人都不知道,人家已經放在小學
數學教科書裡面。」

        
這是芬蘭訓練小孩國際觀的方式,再來看看這個班級,這個班正在上數學,學生只有
3
4個,這有點像台灣的課後輔導,因為這些學生在正規課跟不上進度,老師依照他們的
程度一對一,再教一次,「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就是 芬蘭教育的基本理念。


 


        芬蘭小學校長:「我們試著照顧每一個小孩,希望讓每個小孩都可以發揮學習的極。」劉慧瑛:「你可以再稍微投入一點。」
        
這位是 劉慧瑛 老師,她出生在台灣20多年前她嫁到芬蘭如今是 芬蘭第一音樂學府的鋼
琴系主任,自己在這邊從事教育,她感覺 芬蘭最大的競爭力在於這句話。劉慧瑛:「他們
很注意種種自己來的,所有人都自動自發。」 這是芬蘭的流動圖書館,像巴士一樣的圖書館,在社區開來開去,小朋友隨時可以借到書,讓芬蘭拿下另一個全球NO.1的紀錄,那就是「最高閱讀率」。
          
這樣一個北歐小國,很努力在教育他們的下一代也的確他們在國家競爭力上,讓全世 界看到了成果。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本篇文章由夜數碩二莊穎昌、李世芬、黃量意、陳振堯、王志仁、王麗華提供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游乾桂主講/地點:國語日報社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 後來 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人的一生有甚麼好比的 本篇文章由夜數碩二莊穎昌、李世芬、黃量意、陳振堯、王志仁、王麗華提供

人的一生有甚麼好比的


一十看智力、二十看學歷、三十看能力、四十看經歷、五十看財力、六十看體力、七十看病歷、八十看黃曆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讓你的生活之舟,只承載你所需要的東西,例如你只要一個樸素的家和


一種單純的喜悅,一個或兩個值得交的朋友。一些你愛或是愛你的人,


剛好足夠的食物和衣服……


 


「現代的文明已走到了盡頭,迷幻的街景也終究成空,心靈在睡夢中覺醒,精神正尋求自己的出路。新儉樸運動,成了後現代的新風尚。」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王邦雄的這段話一語道破現代人物慾橫流的通病,更點醒了我。


以前,我聘有服裝設計師,每季付七萬五當作詢問費,每季大採購一次,當然一定是進名牌店買當季服裝,追逐流行。還有司機幫我開賓士車,我加入扶輪社,為了要能跟人評比,所有大家想得到的貴公子奢侈作為與行頭,我一樣也不少。然而,這件事徹底地改變了我。


 


有一位在王品廚房打工的五十幾歲洗碗婦女,每天賺四百元,下了班背著布袋,沿街撿鋁罐維生,為了撿路中央的一個鋁罐,居然被卡車撞死,這給我很大的震憾。試想同樣在一家公司,有人一天賺四百元還被卡
車撞死,而我卻是極盡奢華。大約在同時,我接觸到愛琳詹姆絲所寫的《生活簡單就是享受(Simplify Your Life)》時,著實給我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新方向,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


既然立意要跟著這本書的腳步走,第一步就是先換車。


辭掉司機,把賓士換成CEFIRO 2000


由於長期奔走在台北、台中兩地,乾脆坐火車,因此身上永遠有一大疊車票。


第二步少坐車,車程三十分鐘以上才搭捷運或計程車,不然一律用走的。


第三步換衣服,把名牌衣服收起來,現在身上穿的襯衫三件一千元,一次買個21件;


以前領帶平均一條四千元,大概擁有50條,現在4條一千元,一次買個30條,


這很符合「生活簡單就是享受」的原則-大量採購,一次買足,就可節省頻跑商店的時間。


 


還有絕不過人家在過的生活!尤其看電視!
根據調查,看電視時間跟成就成反比,任電視擺布二個小時,想必是沒有主見,沒有安排好自己時間的人,換言之也許是沒有目標。要樂在工作,就像書裡說的,要把嗜好融入工作,因此我的目標:遊百國、開百店及登百岳,不只我在做,也號召公司裡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做。


另外,要學著每天大笑一次,剛開始笑不出來,可以先假笑,漸漸就會懂得去笑,笑開懷的感覺會互相感染,而且開會時最好脫掉西裝,「虎皮會有虎威」,脫掉那層虎皮後,物質上變得easy,似乎也帶動心靈的easy


以前我在乎別人怎麼看,也很喜歡影響別人的想法。如果有人來哭訴自己的感情遇到什麼波折,我不僅當場給意見,還很雞婆地打電話問人家有沒有照著做?結果忙碌混亂的滿足感充斥生活中,卻常有種「好心卻被雷打」的失落感;現在我知道,關心有很多方法,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強加在別人身上。同時,要懂得說不,要求的人太多,如果每一次都做,只是忙忙碌碌別人的事,實在沒有意義。也許剛開始的「不」字,讓雙方都不太習慣,但久了,這就是我的風格,也不會有人覺得你冷漠無情。


這本書裡提到一個有趣方怯:什麼事也不做。


也許一天發呆個三、四個鐘頭真的不錯,不是完全放空冥想,


而是放下手邊的工作,走路也好,坐在位子上也好,有時靈感就會莫名其妙的跑出來。


 


那些無解惱人的問題,頓時靈光乍現,得到答案。


不過,這也發生了一個小笑話。以前還是小公司時,我很憂心地坐在辦公室裡,皺眉認真地想怎麼解決問題 才好,同事總會問說「老闆,你幹麼坐在位子上發呆?」現在公司變大了,坐在位子上發呆,同事卻說:


「老闆,你好認真,想公司的未來呀?」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一書裡總共介紹一百招讓生活簡單。細數一下,我已經做了28招,其中「保持旅行的習慣」「每年度假一次」是最徹底的執行。


度假一定帶著家人,旅行隨時可走,我想每天我們上班下班,做很規律的事情,如果現在要你回想一下 三月十日 至 三月二十日 ,你做了什麼?


相信你什麼都記不起來,因為每天都一樣,但如果那段時間是去衣索比亞旅行,你一定會記得吧。


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刺激,才會有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旅行,也是可以讓你找到自我的有效方法之一」,不過,出國旅行千萬不要買禮物,因為不患寡,患不均,過去每每旅行回來的禮物,總有人被遺忘,或者不喜歡你送的禮物,反而大傷感情。 因此,現在我出國都簡便輕裝,絕不買禮物,也省卻煩惱買什麼送人的時間。


生活可以簡單,但要做到「享受」這份簡單,並不太容易。


這本書的作者愛琳花了三年時閒成功地簡化自己的生活,讓她又回歸「享受生活」的世界,而我也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去適應。


以前很喜歡跟人比來比去,不喜歡被打敗的感覺,記得一次在經建會開完會後,所有企業主在門口一排的黑頭車等著接送,有老闆問到:「戴董,你的車那一部?」我只是笑笑回說,「我坐計程車啦!」


現在,我領悟到:「我退出戰局了呀!」


不再為別人而活,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像書序引述老子的話「自勝者強」但「知足者富」。


克制我心狂野,才是真正的強者,回歸內在的純真,才是真正的富有。對於別人的不理會,我一笑置之,至於別人的戰場,又何必去插一腳。


(戴勝益為王品集團董事長)


 


簡單幾步做到『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住小房子吧!否則你會疲於打掃房子。


衣櫥不要太大,大了就想多買衣服。


關掉電視吧!因為它占掉我們太多時問了。


不要電話一響,就反射式地急著接。


檢討你的購物習慣,不要為買而買!


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

12歲拾荒好小子能吃苦了不起



12歲拾荒好小子能吃苦了不起


  桃園縣平鎮市忠貞國小六年級學生熊紹宇與76歲祖母靠拾荒相依為命,依然樂觀上進,桃園縣社會局長許育寧上午表示,縣政府低收入資料庫從未有熊家的資料,他是否符合低收入資格,還要再清查,但是從前年起,縣府每月有補助熊紹宇1500元的弱勢兒童扶助金。


  熊紹宇自從父親前年底酗酒暴斃,使與阿嬤拾荒維生,最近兩個月因阿嬤不適,他常一人出門收紙箱。他用了六年的字典已翻得破破爛爛,背後牆上貼的都是他的獎狀,日前通過私人機構舉辦的全國兒童英文能力分級檢定一級,考取300分滿分,相當於國三程度,讓阿嬤非常驕傲。


  熊紹宇的家在中壢市龍岡地區,三層樓紅磚房已老舊,房子旁堆滿資源回收物。他平日放學先寫功課,再到屋外整理廢紙箱,與祖母和推推車去變賣,「最強一天三趟,平常一、二趟」。


  才12歲的熊紹宇對拾荒生活不以為意,天天戴著阿嬤自製、縫上廢雨傘部的斗笠,「可以防雨」他說。去年11月起祖母熊羅寶腰痛,「我就自己推去賣啊,這又沒什麼。」


  雖然靠賣紙箱每個月僅有3000多元收入,熊紹宇很有骨氣的說:「我不覺得自己窮,我也不要別人捐錢給我。」


  今天有媒體報導熊紹宇的際遇,縣府社會局馬上進行了解。許育寧說,社會局已在調查,以了解他們是否符合低收入戶標準。


 


 


本文摘自「95118日聯合晚報」


2007年1月18日 星期四

生命勇士藍約翰告訴大家『生命的價值』

生命勇士藍約翰告訴大家『生命的價值』

  「生命勇士」的多重障礙音樂工作者藍約翰,十六日晚間因急性胃穿孔併發症驟逝,得年四十三歲。藍約翰用他受苦的身軀,彰顯生命價值的一生,認識他的友人萬般不捨,都不願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生命休止符 伴隨一串驚嘆號


  藍媽媽郭雪娥長期照顧愛兒,導致青光眼一眼失明,看到愛兒兩年前在新書─『愛與勇氣』,自序上寫著:「受苦的身,原來是要彰顯生命的價值」時,堅強地告訴大家,約翰交代過,要幫他成立個紀念館。因為,像他這樣的人都能活得這麼快樂,相信大家也都可以。


  藍約翰坎坷、傳奇的一生,早已讓很多人津津樂道。但誰也沒想到,藍約翰寫下的生命休止符,竟也讓人驚嘆連連。


殘疾點燃傳奇 鬥士永不退縮


  對很多人而言,藍約翰的一生,就像一部「啟示錄」。生命勇士封號背後,其實沉重無比。曾與死神三度搏鬥,藍約翰終究得回到他天父的懷中,那裡才是他不再痛苦、天寬地闊的奇異國度。


  才兩歲,藍約翰就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腳關節逐漸變形。但,南部七縣市國小作文,他第一名:右昌國小的「市長獎」得主,也是藍約翰。


  多年後,藍約翰拿到美國音樂博士學位的妹妹說,如果哥哥不是生病,成就絕對遠超過她。從小感情就很好的兄妹,竟連最後一聲再見都來不及說,異域電話那端,妹妹藍雅菁泣不成聲。


  藍約翰人生的磨難,還不止於手腳不方便。十六歲那年,罹患充血性心衰竭,治療過程竟導致雙目失明;過了五年,為了要進啟明學校,需換人工關節,再一次,藍約翰在治療過程中,因水楊酸中毒,顏面神經受損,舌根神經亦受影響,導致言語障礙。


  好不容易跟妹妹到美國旅遊,參加短期陶藝課程,卻高燒不退,住院三個月。


  和死神纏鬥三次,藍約翰沒有被擊倒。他練習爵士鼓復建,後來竟然成立台灣第一個重度身障的樂團,擔任首席鼓手,還出國做公益表演。


  他的故事,被電視台拍成紀錄片,入圍南方影展,片頭三個「藍約翰」簽字,如今成了墨寶,因為他的手,寫中文字是很累的「任務」。


  他面對坎坷人生的態度,應邀到監獄演講。他的樂團,是國宴的重頭戲。他是高雄市公益彩券珍藏版封面人物,把版稅捐給樂團,但自己卻的開獎券行維持生計。


  藍約翰捐的不只是錢,他還捐出一生,或許人們覺得他命運坎坷,但藍約翰卻用生命告訴大家,什麼是「生命的價值!」
 


本文摘自於「96118 中國時報」


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

多項科學證實:快樂才會健康

單身、離婚或鰥寡者 住進精神病院比率較結婚者高五到十倍


 


  祝人「健康快樂」時,可曾想過,健康才會快樂,還是快樂所以健康?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人是因為快樂所以才會健康。人們應該多做令自己快樂的事情,看場笑鬧電影、種花蒔草、度假、聽音樂會、按摩讓自己維持頻繁快樂的感覺。


  腦科學教育專家、陽明大學教授洪蘭近來翻譯一本「越快樂、越健康」書籍,力倡快樂心情會來身體良性的健康回饋。希望糾正「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的過時健康口號! 因為做自己喜歡而且對我們有益的事,讓自己生活充滿健康快樂。


  快樂才能健康的論點,已經獲得越來越多的科學證實。人類天生喜歡快樂,腦部會直接對快樂引起反應。很多調查發現,單身、離婚或鰥寡者,比結婚者早逝世的機率高二到三倍,他們住進精神病院比率也比結婚者高五到十倍。


  知名的大腦研究者及預防醫學專家,根據醫學、生物學及心理學上的研究發現,提出最少的努力,與最多的快樂來維持健康的方法。


  洪蘭說,美好的風景,芬芳的氣味、溫柔的觸摸、欣賞球賽中精彩的表現、觀看滑稽的影片而開懷大笑,這些於月不但能幫助我們對抗病菌,增強免疫力、止痛、舒緩憂鬱情緒,而且完全不會有副作用。


  偶而吃ㄧ頓豐盛的牛排、薯條大餐,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般致命;對自己及對世界的正向看法,比任何健身俱樂部、減肥食譜對健康帶來更大的效益。


  因此他建議隨時隨地利用機會把握快樂時光,去看場笑鬧片,養盆植物,出外度假,聽場音樂會,享受按摩,這些都很容易做到,而且會讓生命充滿活力。甚至認真工作,學新事物,都能帶來快樂的效果。雖然日常生活多挫折,但藉著快樂小兵立大功,可以幫忙度過難關。


  書中建議,只要小小的改變,就能啟動增進健康的良性循環,重新尋找單純的感動,包括所有感官帶給我們的快樂。稍微調整飲食習慣,工作態度和休閒方式就能讓你感覺良好,並製造更多的生活樂趣,擁抱快樂,才能真正享受健康。


 


本文摘自九五年十二月三十聯合晚報


2007年1月16日 星期二

如果我重做新鮮人(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

一、身體鍛鍊好。大學期間12項自己有興趣的運動,持之以恆,每周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130
學習放鬆自己,注意飲食,更重要的是睡眠充足。


二、節約。該花的錢要花,不該花的要節省。決不養成欠卡債的壞習慣,因為畢業後不好找工作。


三、做個貼心懂事的孩子。盡量不要讓父母操心,學習獨立靠自己處理任何事情,每周至少打1通電話向父母請安,身體顧好少生病。


四、課業。發覺自己最有興趣的科目,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五、英語。英語是國際化必須的工具。30年前我參加高師大英語作文(Composition)比賽題目(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拿到第二名(second place)。英語不是我的主修(major),但中學六年靠自己苦讀培養了濃厚的興趣,聯合報週一出版的紐約時報周刊可參考閱讀。每天至少要花1小時以上閱讀英文書籍。


六、電腦。電腦也是必備工具,台灣大學生每天平均上網大約2~3小時,這不是好現象。精通電腦是利用它處理任何自己需要的東西,最好擁有數張證照。


七、廣結善緣,卡內基名言: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係和處事技巧。
多參加社團,認識不同類型的朋友,多訓練口才,培養察言觀色的能力。


八、談戀愛。交異性朋友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大學時先談1~2次戀愛是正常的,失敗了也沒關係。要知道處理感情三大原則:結緣、惜緣與隨緣。


九、利用時間多閱讀課外書。閱讀把他人的經驗內化成你自己的knowledge,有了知識和經驗,視野自然寬廣,氣質自然很好。當我們面對人生的抉擇時,可能會透過閱讀的歷史經驗去取樣,就可以吸取他人一輩子難得的生命經驗。


十、學習如何處理挫折與困境(dilemma)。在人生某個時刻,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困境。遇到困境,先找知心朋友研究研究,如果遇到貴人相助會迎刃而解。記住南師朱匯森校長(民國41~47)名言:『事情總會過去。』(It will pass)不論得意也好,失意也好,一切總會過去。不必逃避困境,勇敢面對困境,困境可以磨練你的心志,亦可幫助你成長,萬一遇到自己無法立即解決困境,就要趕快尋求資源,你的師長、家人和好友,都是你很好的諮詢對象,他們會提供很好的建議,記得心中永遠保持樂觀,困境就比較容易化解。


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

越南女看護返國前捐一半所得回饋台灣







文章原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7/1/14/n1589274.htm




越南籍看護工范氏綠(右)捐出一半所得,要給台灣貧窮學童與弱勢老人,由財團法人玉清宮良顯堂社福基金會董事長吳明賢(左)代表接受。(自由時報記者佟振國攝)
越南女看護返國前 捐一半所得回饋台灣




【大紀元1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佟振國/埔里報導〕「我要捐錢幫助台灣有需要的人,」在南投縣埔里鎮擔任看護工的越南籍女子范氏綠,捐出兩年來工作所得的一半台幣十萬七千多元,幫助繳不起營養午餐費的學童及弱勢老人。范氏綠在越南有三名幼子要撫養,經濟負擔不輕,但她強調家裡夠用就好,無欲無求的大愛,令人動容。

 


捐10萬餘元 越南可蓋房

 

四十三歲的范氏綠最近將結束台灣的工作返回越南,她在台灣捐出的十萬七千一百九十八元,在台灣可能不算什麼,但折合五千三百五十九萬九千越南盾,大約是越南一名最底層勞工,不吃不喝辛苦工作四年所得,在越南可以建一戶簡單的房子,或是買十部機車。

「一、二、三、四、五……」范氏綠用她勤奮工作的雙手仔細數著鈔票,口中跟著默念,總共十萬七千一百九十八元,都是她擔任看護工兩年來所攢下的辛苦錢,全部交到玉清宮良顯堂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董事長吳明賢的手中,「阿綠」眼中沒有不捨只有歡喜。在場了解她家庭狀況的人,都心疼的不禁紅了眼眶。

當初雇主詹宏智的叔叔詹昭敬聽到阿綠要捐款行善,以為自己聽錯了,再次確認後,還曾力勸她考量家庭需要,但堅持的阿綠心意堅決,就是要把錢捐出去。

朋友問她,辛苦錢為何不帶回越南花用,或捐給越南更需要幫助的貧窮人家?略懂中文的「阿綠」說,能夠到台灣工作就是一種緣份,來台後,雇主和周遭的台灣朋友都對她很好,而且透過電視知道台灣仍有許多需要幫助的民眾。吃全素、虔誠向佛的她說,她與台灣有緣,選擇將「福田」種在台灣,早就下定決心離開台灣之前要捐錢行善。

大愛結善綠 福田種台灣

「能捐款助人是相當幸福的事,」阿綠說,父親從小就教導她捐款助人。捐款後,已過世四年多的父親也在她的夢中現身,稱許她的做法很好。她說,家裡的生活過得去就好了,不必奢求太多。寄回家的一半薪資,已經把家裡整修一番,以及做為生活開支與子女教育經費。返回越南後,還是會與丈夫努力工作賺錢,撐起這個家,她也相信家人會支持她的做法。

阿綠在越南有三個小孩,老大十六歲,老二已十四歲,最小的孩子才三歲。她為了家計,在么兒滿周歲時,就離鄉背井到台灣擔任看護工,家計全靠她擔任看護的收入維持。

雇主詹宏智說,阿綠工作認真、待人和善,省吃儉用從來不亂花錢,假日也不會與其他同鄉外出遊玩;唯一的開銷就是打電話或寫信回越南,一解思鄉之苦。

還沒回越南的阿綠,現在還是保持平常心,每天該做的事一樣不少──照顧雇主的阿公、澆花、打掃環境等依舊賣力。已經愛上台灣的她,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前來工作,再結善緣。








范氏綠捐款行善仍保持平常心,每天該做的事一樣不少,照顧九十一歲的阿公、澆花、打掃環境等依舊賣力。(自由時報記者佟振國攝)

啟示:
  愛心感人,其父教導她錢財夠用就好,行善才是人的價值所在。與司馬光家訓: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有不謀而合之處。


聾教授 老師說他只能擦皮鞋 — 央大 李天賜

 幼年時的一場大病造成他聽力受損,智力測驗只得24分,老師罵他長大只能幫人擦皮鞋;但後來只能申請公費到美國知名大學攻讀,三年半內取得博士學位。中央大學機械系助理教授李天賜把克服帳礙當作樂趣,僅管一路踉踉蹌蹌,卻創造出「無聲勝有聲」的傳奇。


 


堅持不學手語 學唇語


與人交談時總是一臉專注的神情,讓人幾乎忘了李天賜是重度聽障者,堅持不學手語的他,靠著自學唇語,就能八九不離十的猜出對方在說什麼。不過他也笑說,有時仍難免出現尷尬的誤解,例如把睡覺聽成水餃,鬧出不少笑話。


出生未滿週歲時就因病發燒,導致兩耳聽覺神精功能損傷,但當年醫學不發達,李天賜卻一直被親友認為智能不足,直到五歲才開口講第一句話。上了小學,老師上課的口令動作,也讓重度聽障的他跟不上節拍,反應遲緩,考試成績總在全班墊底,老師甚至在課堂上預測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到火車站卡個擦皮的位子。


 


爸爸每晚陪他做功課


   僅管眾人都不看好,但父親卻不放棄,每晚陪他做功課到深夜,終於在某次月考「突飛猛進」考到全班28名,父親立刻買了新書包獎勵他。李天賜笑說,僅管往後拿了無數獎牌,但對當時自尊遭受無情打擊的他來說,再也沒有比那書包更美的禮物。


   不過先天障礙讓李天賜從小對英文頭痛不已,大學聯考時,李天賜甚至用丟鉛筆來猜答案,最後英文只拿8分,靠著其他高分科目,順利考上中央機械系。但即使有助聽器的協助,大一必修的英聽課慘遭死當,差面臨退學危機。


   由於高音完全聽不清楚,李天賜在英聽教授的協助下,把上課內容錄成兩小時的錄音帶,帶回家反覆聆聽,靠著「想像力」,李天賜


生平第一次克服對英文的排斥與恐懼。


 


公費留美 三年半拿博士


  在沒有身障生的加分協助下,李天賜考取公費資格,進入全美排名第三的杜客大學,不但發表論文,也獲得美國專利,使得他三年半取得博士學位,相較於一般同學唸了67年,足足快了一倍。


   李天賜也透露,當回學校面試時,一度讓校方擔心他的表達能力


,不過陰錯陽差下,他忘記帶簡報資料,臨時上台試教,反而讓系上教授建立信心,才回到母校大學任教,成為系上最年輕的教師。


 


本文摘至9617日聯合晚報


滷味月賣百萬- 小吃賺大錢

記者楊雅民/採訪攝影 「出身窮家已夠累、往下弟妹一大堆、屈指算算九張嘴、一心一意學滷味、歷經失敗無數回、後用蜂蜜來發揮、辛苦總算沒白費、鴨翅超好第一位、雞爪增膠不增肥、蹄花香Q又帶脆、產品誰吃誰OK、如蒙照顧真多謝」。  


                                *                       *                      *


......陳再安說,我是個純粹的生意人,喜歡無中生有,只要能做的生意,沒有內行、外行,都會去研究,「我每天玩、每天逛,就是在找市場縫隙,觀察還有什麼生意可做?」 一直到了年過60歲,陳再安決定跨入滷味市場,他認為,滷味是台灣老祖先流傳下來的行業,外國人進不來,大企業看不上眼,對於小本經營的創業者而言,是個可大可小、避大避小的行業,而且交易過程是「買支票、賣現金」,不太需要周轉金。 尤其,滷味在台灣是一種最為老少咸宜的產品,好吃又不貴,只要花個幾十元,就可以吃到好吃的東西,學生要買滷味當零嘴,或企業買滷味做為年節送禮的禮品,都很體面、物超所值。 經過研發,他今年初於是投資約300萬元在台南開賣冷凍滷味,並透過冷凍宅配服務,將產品賣到全台各地,至今每個月營業額已由開賣之初的20萬元飆升至百萬元,業績更躍居統一黑貓宅急便2006年秋季物販南區第一名的商家。


 勝出關鍵  自創獨門慢滷法


「我賣的滷味全部都自己親自研究的,沒有拜師學藝;拜師傅學藝,師傅100分,徒弟常常就只有90分。」西井村老闆陳再安一語道出,賣滷味的產品研發能力,就是勝出的關鍵。 (以上節錄於自由時報2007年1月9日星期二錢線新聞C2版)


蔡英文 :年輕人得培養跨領域的生存能力


文章原址:http://www.cw.com.tw/search/event.do








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在成大校園受到學生熱烈的歡迎。


攝影:汪忠信



作者:編輯部 2006.12.20/天下雜誌第362期


 「相較於我們,你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的老師都受過一流的訓練,」但是,「我不願意再過一次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我蠻同情你們,你們的前途很坎坷,」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在十二月一日《天下雜誌》於成大舉行的「實力,就是未來」校園論壇中,對著全場爆滿的學子們說。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既簡單又迅速,那麼年輕人的競爭基礎在哪裡?大學應給學生哪些必要的生存訓練?蔡英文誠摯地分享她的求學歷程:




 剛才來的路上,我在想,台灣的教育告訴我了什麼?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台大,尤其是法律系,有德國教育出來的老師,有受日本教育的老師,也有美國回來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他們的背景、表達方式、邏輯都不一樣。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我一直覺得做學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我記得,畢業前最後一科考試後,有一個同學從後面趕上我,說「蔡英文,我今天報仇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平常老師講的我都沒聽懂,今天我的考卷他一定看不懂。」這一句話,真的道盡了我們大學四年。

 回想大學四年教了我什麼?我都不太記得,但是我的老師們至少教了我一件事情,那就是當你不懂的時候,要怎麼去求生存。

 相較於我們,你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的老師都受過一流的訓練,他們的思考比較有系統,教育也有系統。可是,我發現你們年輕人正在喪失一個必須的生存能力。你沒有辦法在一個複雜的邏輯網絡裡面,去釐清跟處理一件事情。

 外面很多事情,不是學校裡可以學到的。外面的世界變得很快,你今天四年所學到的東西,很可能當你畢業時,就已經過時了。

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
 我常常問我自己說,到底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跟各位很坦白的說,我不想再過一次那樣的生活了。

 我記得小時候念書,常常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後來我發現,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領受的能力,就像天線一樣。你的頻率不一定跟老師的頻率一樣。你常常會聽不懂,所以就必須調整。最寶貴的學習過程,是那個調整的過程,而不是你記得老師告訴你什麼。

 當年念法律系,會發現每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一定有甲說,乙說,跟丙說,甚至到丁說。但是在現實裡,只有三說,就是肯定說、否定說、跟一個調和後的學說。

妥協,不是犧牲原則
 其實在人生裡,很多問題都是妥協說。妥協,不是犧牲原則。很多人把妥協跟犧牲原則劃上等號。如果你是這種態度的話,那你的日子會很痛苦,而且呢,你沒有辦法解決事情。因為只要是人,思想一定會不一樣,會有衝突。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經過協調的過程。

 我們以前去談判時,有些年輕代表為了表示他是意志堅定的,一開場就說「這是無法妥協的!」我會跟他講說「那你今天來幹嘛?」如果問題要解決,你就要妥協。

 我不願意再過一次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我蠻同情你們,你們的前途很坎坷。因為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

 這個世界好像沒有去不到的地方,或接觸不到的東西。好像什麼都能靠電腦幫你解決。然後之後呢?之後你們的日子會很難過的。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簡單的、及時的、而且是迅速的,那你的競爭基礎在哪裡?

 我在康乃爾大學念書的時候,常到圖書館書庫裡找判例。找到那一剎那,你會有種虛榮感,因為你跟這麼多書本在一起,而且你可以處理這些書裡的知識。

 可是今天,你只需要進到資料庫,輸入關鍵字,電腦就可以幫你做到了,甚至連那個評析它都幫你找出來。那你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呢?單單知道怎麼去取得資訊,是不夠的,這些已經是基本條件了。

 你們這個世代比我們這個世代辛苦,如果你要面對競爭,有些是基本條件。

 第一,你必須能夠「運作」,而且是在跨國界的情境裡運作。

 將來你會發現,你所工作的環境,無論是坐在家裡也好,或是在辦公室,你的情境,其實已經是跨越國界了,有時候更是跨越時空。你必須要讓自己在不同的文化、不同情境的互動裡,都能夠自在。

 當你跟一個英國人講話時,你要用他的文化角度、他的語法,跟他講話。當你跟美國人講話時,用他的腔調、他的邏輯去講。

 我曾經在兩個星期裡飛完世界一周後,空中小姐問我要吃什麼,我想了半天,跟她要兩種東西,一個叫可口可樂,另一個叫做泡麵。

 今天我們腦袋裡,已經是有東方,也有西方的東西。對,我們已經生長在一個混合的環境裡。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喪失你的歸屬感,因為要有歸屬感,你才能在全球自在地遊走。

 第二,各位要的是什麼能力呢?我這裡寫的是「跨領域」。這是我們大學改革中最重要的方向,大學教育必須要是跨領域的。

 在上一個世紀,很有可能三、 四代,甚至百年的家族都做同樣的工作。但是各位同學,你大學四年念完以後,很有可能第一個挫折就會出現,因為你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找不到工作?因為你的訓練,跟社會的需求,已經脫節了。等你工作了一陣子後,你可能又要失業,因為現在做的工作,已經沒有了,你必須要換很多工作。

 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不是在教育中,給學生太多面對社會所不需要的知識?我們給知識,而沒給他必要的生存訓練。

 我們需要不同領域的訓練,不需要每個領域都深入,但是每一個領域都要涉略。而且要有自己組織這些知識的能力,把它轉化成自己吸收的、分析的、思考的系統。

 我記得在美國念法律時,老師每天進來教室,就說我們今天要討論六個判例。「某某同學,你告訴我們這些判例在講什麼?」然後他會繼續問,問到答不下去,就換另外一個人答,問到所有的人都答不下去時,就下課了。

 老師從來沒有給過我們答案,每次下課後,我都會問旁邊的同學說「那答案是什麼呢?」你要自己去找答案,把自己救出來。

 第三,你需要的是「溝通能力」。現代人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為什麼?因為通訊科技太發達了。

 在老的時代裡,你寫信,一封信從寫好、寄到,然後對方再回信,可能要好幾天,或好幾年。可是今天,上網就好了,每次都是立即發生的,馬上問、馬上答。

 換句話說,你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很精確的掌握你的語言,掌握情境。更重要的是,很精確地掌握對方的心情,和他的想法。

 一個會溝通的人,不是天天講話的人。通常那些比較安靜的人,才是會溝通的人,因為他知道怎麼觀察你,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知道怎麼回答你是最有效的。溝通考驗的是你的同理心、感受能力,還有你表達自己的能力。

要了解人性
 那麼,要怎麼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性。不論你未來做軟體或硬體設計,或者是醫生、做廣告、行銷等等。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服務的對象心裡在想什麼。

 所以各位同學,文學作品還是要看,我也不反對你們看韓劇,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看,因為它代表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表達的方式。把自己放到他的情境裡面,當你在他的情境裡面,你會怎麼樣做反應?你的感受是什麼?

 最後,這裡我加了一個字,叫做「熱情」。如果你沒有熱情,你可能喪失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忍不住要再放一個字,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你要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但是不要好管閒事,不該管的事情不要好奇。好奇心跟熱情一樣,都是你往前走的動力,如果沒有這兩樣特質的話,你的人生是很枯燥的,沒有動力。

 回到原點,各位同學,前面的日子會愈來愈困難。外面的世界,是更複雜的,很多時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很多時候你沒有辦法分辨,但是這終究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人生。

 當你面對人生的時候,千萬要冷靜。有時候你會喪失信心的,但是喪失信心也不是一件壞事。喪失信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問題出在哪裡?只有在喪失信心時,你才會去質疑事情,才會進步,這些都是你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

 當你再回頭看你坎坷而具挑戰性的一生時,或許你們會認為,你們的人生比我們的更有趣。(李育豪整理)



盲人的花園

盲人的花園


      在一個大花園裡有一間小屋子,屋裡住著一個盲人。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料這個花園,雖然他的眼睛看不見,花園卻管理得非常好。無論春天、夏天或秋天,花園裡總是一片花海。一個過路人非常驚奇的觀賞著這漂亮的花園並問道:「你這樣做,為的是什麼?你根本就看不見這些美麗的花呀!」    


盲人笑了,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四個理由:第一,我喜歡園藝工作;第二,我可以撫摸我的花;第三,我可以聞到它們的香味。至於第四個理由則是你!」


「我?但是你本來不認識我啊!」路人說。


「是的,我是不認識你,但是我知道有一些像你一樣的人會在某個時間從這兒經過,這些人會因為看到我美麗的花園而心情愉快,而我也因此能有機會和你在這兒談這件事。」                         


孤兒院的甜橘

孤兒院的甜橘


一個在孤兒院長大的男孩,說了這個從前他親自經歷的故事:我小時候雙親便都去世了。九歲時我進了一間在倫敦著名的孤兒院,這兒與其說是孤兒院,不如說是監獄。白天我們必須工作十四小時,有時在花園、有時在廚房、有時在田裡。日復一日,生活上並沒有任何調劑,一年中僅有一個休息日,那便是聖誕節。在這一天,每個人還可分到一個甜橘,表示歡慶基督的降世。這就是所有的了,沒有香甜的食物也沒有玩具。然而連這僅有的甜橘,也是要在這一整年終都沒有犯錯、都聽話、乖順的孩子才能得到。這聖誕節的甜橘就是我們整年的盼望。


又是一個聖誕節來臨了,但這個聖誕節對我來說簡直是個世界末日。當其他的孩子列隊從院長面前走過,並從手中接到一個甜橘時,我必須站在房間的一角看著。這是我在那年夏天,有一次要從孤兒院逃走的處罰。禮物分送完後之後,孩子們可以到院裡玩,但是我必須回我睡覺的房間,並且整天都得躺在床上。我心裡那麼悲哀並感到無比羞愧,我吞聲隱泣,覺得活著毫無意義!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房子裡有腳步聲。一隻手拉開了我捲縮其下的蓋被,我抬眼一看,一個名叫維立的小男孩站在我床前,右手拿著一個甜橘,向我遞過來。不瞭解發生了什麼事,會是從那兒多出一個甜橘?看看維立,再看看甜橘,我真是被搞糊塗了。這其中必定是有一個特殊的情況。突然我瞭解了,這甜橘是已經去了皮,並且當我在就近些看時,便一切都明白了,我的眼睛盈滿了淚水。又當我身出手去接這水果時,發現我必須好好的捏緊,否則這甜橘就會一瓣瓣散落。


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是有十個孩子集在院子裡商量並決定,要讓我也能有一個甜橘過聖誕節。就這樣,每個人剝下他們的橘子,分出其中的一瓣,再小心的組合成一個新的、好看的、圓的甜橘。


這個甜橘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聖誕禮物,他讓我領會到了真誠、可感的友情。


真友情是非常的可貴,要把握住!不要與好友一言不合而傷感情。


『自我肯定』練習法

「自我肯定」練習


肯定法(the affirmation method)在本世紀首先運用於法國,是艾米勒. 庫埃(Emile Coe)所發明,他稱此法為「自我暗示」。此法的變化頗多,但原則卻很簡單,只要你選擇一些目標與特點,然後一遍遍的告訴自已這是真的。


你的目標可以是任何事情。比如說:改善和某人的關係、更強壯、更健康、獲得勇氣或志力,想要有輕鬆的感覺、或是精力充沛,希望能夠完成某項工作,希望能有吸引力,希望對自已感到滿意。這些目標可以是無窮盡,任何肯定的事物,都可以藉肯定法去進行。


假設你的目標是提高自尊,那麼你可以拿一本,或是一些空白卡片,寫上以下的句子:
我,每天都對自已更滿意。


我,---,每天都更好。


我,---,每天都更高興做我自已。


我,---,美麗又可愛。


我,---,很能幹、聰明,又有創造性。


我,---,一天比一天聰明。


我,---,可以貢獻很多,別人也清楚這一點。


我,---,和---愈來愈相處融洽了。


我,---,具有幽默感,別人很欣賞。


我,---,漸漸不再對---失望了。


我,---,信心十足,敢在公開場合清楚而有自信的說出心裡的話。 


你可以對著鏡子輕鬆地唸出這些句子。或許剛開始,你會有點不習慣,但是,只要確認「肯定自已」並非自大,也不是自欺,那麼,隨時給自已一點掌聲,一些正向的鼓舞又有什麼不好呢?


每個挫折都有它的意義

每個挫折都有它的意義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 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梱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心一橫,把四、五十梱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


後來,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


這故事讓我想起,唸高中時,有位調皮的男生,成績普通,並不傑出。一天,物理老師發下一艱深的試題,要同學當家庭作業,隔天上課時,每個同學幾乎都答不出來,可是,卻只有那調皮的陳同學解出來了!


「陳某某,你老實說,這作業是不是你哥哥幫你做的? 我知道你哥哥的物理很厲害,去年我教過他。」老師問。 「是我自己做的啊!老師,你怎麼可以誣賴我?」 「少來,你少騙我啦!不是自己寫的,幹嘛那麼不要臉,硬是說是自己寫的?」 物理老師站在台上嘲諷的說:「哎呀!你少丟臉了啦!你的程度我很了解,你不用騙我啦!」


當時,我轉過頭,看到小陳低著頭,抿著嘴,眼光閃著淚水,他沒有再回嘴,只是一直低著頭,假裝看著書,而他的眼淚,也一顆顆的滴在課本上。聯考放榜後,爭氣的他,考上台大物理系,畢業,當兵退伍後,他更留學美國,現在,已拿到「物理學博士」的學位回國。而我,永遠忘不了在高中時他對我說的一句話:「那一題,明明是我自己做對的,他(物理老師)幹嘛不相信我,還當眾嘲笑我、瞧不起我?以後,我的物理,一定要比他更厲害!」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驚醒過來!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生命中的勇者

生命中的勇者


    在台北火車站後一棟老舊大樓裡,有一間寂靜的病房,這裡的病人不會哭、不會笑,更不會喊疼,他們在生命仍未結束之前,提早關上了和世界握手的門,註定終生沈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植物人」。    


    卡在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植物人和家屬總有無窮悲苦磨難,然而,即使上帝開了一場殘酷的玩笑,還是派來了天使,一位七十歲的老人│曹慶,他奉獻二十年心力安養植物人,成立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陪伴四百多個沈睡的生命,在寧靜中,走過數千個黎明黃昏。


    曹慶和多數外省老先生一樣,有著顛沛流離的前半生;但虔信基督的他,曾在年輕時向天父許願:「要獨行的曹慶用五年的時間,詢問了一萬多名陌生人,他被罵過「瘋子」、「騙子」,被人趕過、被狗咬過。最後,總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在曹慶的「贊助人名單」留下了姓名和連絡地址。有了這份名單,曹慶開始實踐自己向上帝許的願,他到處去拜訪貧困的植物人家庭。


    在台北,他發現被棄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在台中,他看到全身長滿褥瘡的植物人,傷口鑽出十多條又肥又大的蛆;還有一次在花蓮,他看到一個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躺在糞便與餿水中,讓曹慶再也忍不住溼了眼眶,誓言要為他們找回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曹慶同時到衛生部門去「拜託」政府幫助清寒植物人家庭,也到企業財團去尋求財力支援,但執著的身影卻始終落寞,總在華麗卻冷漠的會客室裡被草草打發。只有一次,曹慶終於見到一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但就在他懷著滿腔興奮期待說完自己的理想後,大人物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說:「老弟,我從不做沒把握的事!」


    曹慶回憶,那一剎那,他堅持多年的熱情徹底被擊潰,走出辦公室,站在亮晃晃的台北街頭,他揮著拳頭咆哮痛哭,詛咒全世界的無情無義,最後頹然倒在路邊緣像一個洩氣的皮球。


然後,他突然想起七歲那年在學堂裡讀過的故事「兩個和尚」。


古時四川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經,富和尚因為擔心錢不夠、體力不夠和路途遙遠,一輩子未能成行,窮和尚卻只帶了一只缽,靠著雙腿和決心,數年之後帶回南海萬卷經書。一瞬間,曹慶笑了,告訴自己「就當個窮和尚吧!」。不久之後,198611月,他租了房子成立創世紀植物人安養院,再親自到三重,從五樓背下創世免費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麗美,一個父親中風而母親癌症的年輕女孩;而那時創世沒有任何設施,林麗美的床還是路邊撿來的一個舊衣櫥,曹慶自己則打地舖。


    事隔十四年,曹慶還記得,正當安養院開張的前兩天,空蕩的房子裡什麼也沒有,幫他管錢的一位女孩拿著存摺,一臉驚惶衝向正在廚房洗地的曹慶大喊:「曹伯伯,不好了!你一百多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一萬!」。曹慶沒說什麼,只找出那張寫滿七百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開始寫信:「還記得嗎?您曾承諾願意贊助植物人安養,現在,時候到了,您是否願意實踐諾言?」一封一封,全是曹慶虔誠熱切的親筆筆跡。七百多封信寄出後,奇蹟似的,小額捐款不斷寄來。


    一個月後,義工統計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十三萬元,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十三萬元,第二個月支出十八萬元,捐款收入就是十八萬元,第三個月支出廿三萬,捐款竟也是廿三萬元。多年執著播下的種子,從此開始萌芽。


    十四年來,曹慶沒有向任何植物人家屬收過一毛錢,他只要求家屬每個月奉獻三天到安養院當義工,碰到不聞不問的家屬,他也多半算了。還曾有兩位植物人的年輕妻子,每個月帶著幼兒到創世,曹慶因不忍心他們埋葬後半生,便主動開具「丈夫終生無復原希望」的證明,建議她們離婚,由創世扛下未來的照顧責任,讓她們另覓伴侶,再也不必到病床邊垂淚相伴。


 


    安養工作上了軌道,九年前,曹慶又開始關心街頭的流浪漢。那時,六十多歲的他先到萬華街頭考察,白天陪著流浪漢遊蕩、翻垃圾桶,夜裡則在街頭拿硬紙板當床,八十年的除夕夜,曹慶更拜託十多位朋友自製便當捐給遊民當年夜飯,那夜當他帶著便當到萬華龍山寺前發放,親眼看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顫抖雙手拼命似地啃著雞腿時,曹慶又哭了,他當下決心要挑起照顧遊民的責任。


    這些年來,創世天天為遊民發便當,提供生活日常品,農曆年前辦尾牙,並設立專為遊民服務的街友平安站。帶著植物人和遊民走過十多載的風雨艱辛,如今創世已從當年只有一張舊衣櫥當床的窘境,發展到在全台有六家安養院,收容過四百多位清寒植物人,並照顧五百多位遊民,近年又開辦失智老人收容、老人益智中心服務。更讓曹慶驕傲的是,從當年的七百人開始,創世至今共收到三十一萬人次的捐款,而且每一筆錢全來自平凡的小老百姓,創世沒有向任何大財團拿過分毫。


    而曹慶呢?今年已七十多歲的他,頭髮全白,皺紋多了,但不變的是,即使頂著基金會「董事長」的頭銜,他仍是穿著地攤買的布鞋,以及一件袖口磨破的舊夾克,夜裡就睡在病房樓上的小臥室,平時到醫院拿藥,為了省錢,更堅持要散步走去。曹慶的辦公室裡,還有一張簡陋凌亂的國畫工具檯,他最愛用棉花棒沾墨汁畫畫(當年為植物人塗碘酒治褥瘡後養成的習慣),畫好的作品裱框義賣換了錢,再給植物人添病床。奉獻對他來說,早已是生命的全部。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後亦然。春暖花開,但創世的植物人還在沈睡,如果你有機會拜訪創世的病房,不要忘記去看看牆角有一張保存完整、功成身退的舊衣櫥,還有董事長陳舊的辦公桌墊下,有一張泛黃的紙片,上頭寫著:「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1999年 四月一日 聯合晚報第三版.記者邵冰如專題報導】


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

爸!別再喝酒了 兒省餐費勸父吃飯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13/8/9b4g.html
(原址連結)


爸!別再喝酒了 兒省餐費勸父吃飯


TVBS_N 更新日期: 2007/01/13 16:51 記者:黃志偉







彰化一名國三學生阿雄,長期生活在父親家暴陰影下,儘管心裡充滿怨恨,但他看到爸爸身體狀況,越來越差,3個月來每天寫紙條鼓勵爸爸戒酒,甚至還打工賺錢,給爸爸買東西吃補充營養,連運動鞋穿到破個大洞,都捨不得換,爸爸被阿雄的孝心感動,下定決心戒酒。


婦人手上拎著兒子阿雄的運動鞋,這雙鞋儘管鞋面早已經磨破,和鞋底完全分開,甚至連皮鞋底也磨出個大洞,但就讀高中的大雄,就是捨不得丟,寧願把打工賺來的錢,給父親買東西吃。高三學生阿雄:「皮鞋喔?對啊,還是在穿,雖然鞋底有破洞,但沒差啦,只要影響不要太大,還是穿。」


阿雄的孝心任誰聽了都感動,不過在3個月前,阿雄對父親其實充滿怨恨,他說父親有酗酒習慣,還會打媽媽,害得媽媽離家出走,還擔任清潔工養活自己,儘管對父親反感,但阿雄看到父親健康狀況一天不如一天,每天上課前,都會寫卡片鼓勵父親。


阿雄母親(唸阿雄的信):「爸爸,這是留給你的錢,只希望你可以拿去,買東西吃,但兒子真的希望,你不要再去買酒喝了!」


高三學生阿雄:「想要改變環境,就只有他先改變自己,所以如果我可以做到,我就盡量鼓勵他。」


還好阿雄的苦心沒有白費,連續寫信3個月,做父親的終於被感動,現在不但把酒戒了,還會主動問起兒子的生活情況,也讓阿雄找回了昔日和藹親切的父親。


啟示:
故事感人,阿雄真是個貼心的孩子,足以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2007年1月12日 星期五

風景在我心─盲教授在課堂宣布自己瞎了

>我終於在鏡中看不到自己...我平靜轉身離開…,原來走進世間最黑暗處 才能尋得人生最通澈清明, 「今年夏天,我終於在鏡中看不到自己。那天早晨,我凝視鏡面許久,然後平靜地緩步轉身離開,就像向躺在靈柩中的老朋友致上肅穆的最後禮致。」淡江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林聰吉在罹患青光眼後的第10年,去年暑假結束,他在課堂上宣布自己變成全盲。




罹青光眼 開10次刀


  林聰吉在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時,由於眼睛疼痛就醫,沒想到竟被診斷罹患青光眼,當時他的視神經已損壞95%,「未來你注定會瞎的!」儘管醫生無清地宣告他的命運。這些年來,林聰吉不斷地求醫,動過10次手術的他,仍然無法挽救視力逐漸衰退。


 


扔掉駕照、光碟、相機


  總習慣戴著眼鏡的林聰吉,近年來扔掉了所有駕照,送走了蓃集多年的電影光碟及心愛的相機,甚至一度斷絕了所有的社交活動,終日惶惶不安。在他不惑之年來臨時,卻必須讓自己重回幼年時期,學習如何獨力行走、閱讀與生活自理。


  林聰吉說,失明後如何維持教學品質是一個龐大的重建過程,剛開始連夾菜都做不到的他,不要說教書,連對方的臉在哪裡都不知道。經過沮喪與挫折,他坦然面對一切,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做研究和學生餐敘,如今站在講台上,更能敏銳地感受出課堂氣氛。


 


走過深谷 文章獲獎


  去年底,林聰吉以「我從深谷峻嶺中走來」一文獲得「第七屆文建會文薈獎─全國身心障礙者文藝獎」首獎。他說,失去了視力,要重建的第一步就是從自我心靈開始。決定好好活下去的他說,失明是個機會、也是個窗口,讓他體驗到另一種人生,終於明瞭「原來走進世間的最黑暗處,才能尋得人生最通澈的清明。」


 


本文摘自「110 聯合晚報」


天生我材必有用

本篇文章由夜數碩二:柯佳源、吳佳容、蘇閔富提供



這是一篇發人省思的故事,也是「同仁堂」的由來!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
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
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裡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

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裡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
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
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
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
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
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
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
把罐子裡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藥,那麼每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
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
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
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
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
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
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
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
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
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
進皇宮當御醫,儘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
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
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
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
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
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
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
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
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
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
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
朝裡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


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 。
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
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


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
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
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


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
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
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讀者的話】
看病一定要對症下藥,若沒有對症下藥的話,再好的藥亦是無法幫人治病的,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就像藥材一樣,一生下來必有其用處,
若能將自己放在"對" 的地方,定能充份發揮自己的能力,
就像故事中康熙的病,用盡各種珍奇的藥草都無法治好,
卻被便宜易取的大黃給治好來。


在看這篇故事時,很感佩故事中的趙桂堂醫生,
當一個人面對能飛黃騰達的時候必定歡喜不已,
但他卻想到,若他進宮後,宮中只不過眾多醫術高超的醫生又多了一個罷了,
而天底下的病人卻少了他這麼一位賢能的醫生,
若自己的能力很強時,是願意只為幾個人服務賺取高額的金錢,
還是願意為更多的人服務,卻賺少少的薪水…
小愛的人為了自己、家庭… 而大愛的人是為了世人…
一般人實在很難想像自己會選那條路…
而親愛的讀者您呢…您會選那個 ^^。~~好文章推薦您共賞


2007年1月11日 星期四

「耐煩」也是本事

「耐煩」也是本事


  耐心是一種能力。耐心可以令人保持冷靜,並做出冷靜的思考,如果自己面對著很大的壓力,還能待他人:耐心能讓人在思考放鬆時保持克制,容忍原先不能容忍的事情,平靜地等待自然的結果。


  耐心是一種紀律,更是一種境界。若當你被當今社會的緊張快速而迷亂,失去了一份耐心的積累與等待,妄想一蹴而就,立竿見影,那麼與你相伴的多半是目標難以達到。機會不會光顧沒有準備的人,同樣的也不會光顧那些沒有耐心的人。


  誰最有耐心,誰就是勝利者!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品格還是要有耐心,該出手時再出手,該耐心等待就要耐心等待。


  有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也就是他告別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演說。


  在他舉行演說的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精采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臺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臺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就是為了支撐這個大鐵球。


  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一位老人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上穿著一雙白色的膠鞋。人們用驚奇的眼神看著這位老人,不知道他接下來會做出什麼動作。這時,二個抬著一個大鐵球的工人上來了,他們把鐵錘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二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二名動作快的人轉眼間就跑到臺上。


  這個時候,老人開口向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敲得盪起來為止。一個年輕人搶著把鐵錘拿起來,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他很快就累得氣喘吁吁了。另一個人也一點沒有示弱的意思,他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噹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台下的吶喊聲也逐漸平息下來了,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給出一個解釋。


  會場變得平靜下來了,老人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再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一直持續著這個動作。


  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些人甚至罵了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洩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不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有些人已經開始憤憤地離去了,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也變得安靜下來了。


  老人大概把這個動作進行到四十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依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剎時間會場立刻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擺動的幅度很小,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的一捶一錘的敲打鐘越盪越高,它把那個鐵架子都拉動了「吱、吱」作響,它的巨大威利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條絲理地把小錘放進兜裡。


  這時老人才開始說話,他只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只好用這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耐心是偉大的東西,但它看上去平凡,是一種偉大的平凡。誰有耐心誰就會成功


節錄於「利大出版社 做人就是要有心機


2007年1月10日 星期三

阿嬤與夫婿捐錢捐地蓋老人院



青春奉獻給台灣長達57年的美國阿嬤鄧璐德與先生林澄輝,捐出自家土地及積蓄興建老人安養中心,用行動表達對台灣的愛,夫婦兩人表示,自己也是老人,把積蓄拿出來與更多老人分享,才能夠讓晚年生活更有伴、也更有意義。


(劉怡伶報導)


現年八十八歲的鄧璐德是位護士,打從31歲來台後,就投入照料當時被視為骯髒的麻瘋病症,不只盡心盡力還搬入醫院與病患同住,民國39年利用日本時代的舊醫院成立雲嘉南地區唯一的「臨安麻瘋照顧中心」同時還不忘傳播福音,協助小兒麻痺患者就醫,一輩子奉獻給台灣。


鄧璐德與八十五歲先生林澄輝,沒有子女,兩人互相扶持,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前後捐出多筆土地興建教會、托兒所,兩人行事低調不喜歡出風頭。


由兩人捐出的土地與積蓄值一億多元興建老人服務中心,林澄輝與太太鄧璐德10日連袂出席動土典禮,林先生表示自己老了,不能夠只是關在家裡,如果有一處地方可以讓更多老人住在一起,生活更有伴,也更有意義。


鄧璐德女士也表示,自己很幸福,不缺什麼,只要知足快樂,上帝會安排一切。



啟示:故事感人,兩老身體好,心地好,又做讓愛傳出去的工作,一定有福報,足以當作典範。

現代生活十則


現代生活十則



 


     一.  嘴巴甜一點


     二.  腦筋活一點


     三.  行動快一點


     四.  效率高一點


    五.  做事多一點


    六.  理由少一點


    七.  肚量大一點


    八.  脾氣小一點


    九.  說話輕一點


    十.  微笑露一點


 


2007年1月8日 星期一

膝下無子 發哥身後不留錢 預估捐42億做公益

近年來躍身為國際巨星的周潤發(發哥),儘管名利雙收,依舊秉持著勤儉持家的精神,家中不請傭人,聖誕節只要求蒸條魚加上簡單飯菜和老婆一起溫馨過節便滿足,膝下無子的他近來更下定決心身後將捐出全數家產做公益,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周潤發雖然近年作品產量不多,但短短3年內他先後接拍了「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黃金甲」以及即將開拍的吳宇森新片「赤壁」,據估計,單單憑這4部片就為發哥帶來約10億台幣的進帳,而在好萊塢華人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他,初步估計身價更高達42億台幣。也許是受到近來美國名嘴歐普拉和股神巴菲特的影響,發哥日前決定將成立基金會,身後全數捐出家產,以落實「取自於社會,用諸於社會」的理念。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決定周潤發表示,因為小時後家境不是很好,母親辛苦拉拔兄弟姊妹長大,看著媽媽的辛勞也養成了他勤儉的個性,再加上多年前老婆曾懷有一女,卻不幸胎死腹中,他心疼老婆身體微恙,決定不再生小孩,也開始有了捐錢的念頭。


愛心不落人後的他說:「我和老婆有共識,打算將我們的錢捐出做慈善,取自社會、用之社會很應該,我沒打算留給親人,因為家人大部分都安頓好了,我覺得將錢幫助有需要的人很有意義。」可見得發哥不僅在演藝圈佔有一席之地,在從事公益活動上也展現了大哥級的風範。


                                                     本文摘自雅虎新聞/01/08/07


生命中的勇者

    在台北火車站後一棟老舊大樓裡,有一間寂靜的病房,這裡的病人不會哭、不會笑,更不會喊疼,他們在生命仍未結束之前,提早關上了和世界握手的門,註定終生沈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植物人」。   


    卡在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植物人和家屬總有無窮悲苦磨難,然而,即使上帝開了一場殘酷的玩笑,還是派來了天使,一位七十歲的老人│曹慶,他奉獻二十年心力安養植物人,成立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陪伴四百多個沈睡的生命,在寧靜中,走過數千個黎明黃昏。


    曹慶和多數外省老先生一樣,有著顛沛流離的前半生;但虔信基督的他,曾在年輕時向天父許願:「要獨行的曹慶用五年的時間,詢問了一萬多名陌生人,他被罵過「瘋子」、「騙子」,被人趕過、被狗咬過。最後,總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在曹慶的「贊助人名單」留下了姓名和連絡地址。有了這份名單,曹慶開始實踐自己向上帝許的願,他到處去拜訪貧困的植物人家庭。


    在台北,他發現被棄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在台中,他看到全身長滿褥瘡的植物人,傷口鑽出十多條又肥又大的蛆;還有一次在花蓮,他看到一個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躺在糞便與餿水中,讓曹慶再也忍不住溼了眼眶,誓言要為他們找回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曹慶同時到衛生部門去「拜託」政府幫助清寒植物人家庭,也到企業財團去尋求財力支援,但執著的身影卻始終落寞,總在華麗卻冷漠的會客室裡被草草打發。只有一次,曹慶終於見到一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但就在他懷著滿腔興奮期待說完自己的理想後,大人物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說:「老弟,我從不做沒把握的事!」


    曹慶回憶,那一剎那,他堅持多年的熱情徹底被擊潰,走出辦公室,站在亮晃晃的台北街頭,他揮著拳頭咆哮痛哭,詛咒全世界的無情無義,最後頹然倒在路邊緣像一個洩氣的皮球。


然後,他突然想起七歲那年在學堂裡讀過的故事「兩個和尚」。


古時四川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經,富和尚因為擔心錢不夠、體力不夠和路途遙遠,一輩子未能成行,窮和尚卻只帶了一只缽,靠著雙腿和決心,數年之後帶回南海萬卷經書。一瞬間,曹慶笑了,告訴自己「就當個窮和尚吧!」。不久之後,1986年11月,他租了房子成立創世紀植物人安養院,再親自到三重,從五樓背下創世免費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麗美,一個父親中風而母親癌症的年輕女孩;而那時創世沒有任何設施,林麗美的床還是路邊撿來的一個舊衣櫥,曹慶自己則打地舖。


    事隔十四年,曹慶還記得,正當安養院開張的前兩天,空蕩的房子裡什麼也沒有,幫他管錢的一位女孩拿著存摺,一臉驚惶衝向正在廚房洗地的曹慶大喊:「曹伯伯,不好了!你一百多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一萬!」。曹慶沒說什麼,只找出那張寫滿七百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開始寫信:「還記得嗎?您曾承諾願意贊助植物人安養,現在,時候到了,您是否願意實踐諾言?」一封一封,全是曹慶虔誠熱切的親筆筆跡。七百多封信寄出後,奇蹟似的,小額捐款不斷寄來。


    一個月後,義工統計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十三萬元,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十三萬元,第二個月支出十八萬元,捐款收入就是十八萬元,第三個月支出廿三萬,捐款竟也是廿三萬元。多年執著播下的種子,從此開始萌芽。


    十四年來,曹慶沒有向任何植物人家屬收過一毛錢,他只要求家屬每個月奉獻三天到安養院當義工,碰到不聞不問的家屬,他也多半算了。還曾有兩位植物人的年輕妻子,每個月帶著幼兒到創世,曹慶因不忍心他們埋葬後半生,便主動開具「丈夫終生無復原希望」的證明,建議她們離婚,由創世扛下未來的照顧責任,讓她們另覓伴侶,再也不必到病床邊垂淚相伴。


 


    安養工作上了軌道,九年前,曹慶又開始關心街頭的流浪漢。那時,六十多歲的他先到萬華街頭考察,白天陪著流浪漢遊蕩、翻垃圾桶,夜裡則在街頭拿硬紙板當床,八十年的除夕夜,曹慶更拜託十多位朋友自製便當捐給遊民當年夜飯,那夜當他帶著便當到萬華龍山寺前發放,親眼看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顫抖雙手拼命似地啃著雞腿時,曹慶又哭了,他當下決心要挑起照顧遊民的責任。


    這些年來,創世天天為遊民發便當,提供生活日常品,農曆年前辦尾牙,並設立專為遊民服務的街友平安站。帶著植物人和遊民走過十多載的風雨艱辛,如今創世已從當年只有一張舊衣櫥當床的窘境,發展到在全台有六家安養院,收容過四百多位清寒植物人,並照顧五百多位遊民,近年又開辦失智老人收容、老人益智中心服務。更讓曹慶驕傲的是,從當年的七百人開始,創世至今共收到三十一萬人次的捐款,而且每一筆錢全來自平凡的小老百姓,創世沒有向任何大財團拿過分毫。


    而曹慶呢?今年已七十多歲的他,頭髮全白,皺紋多了,但不變的是,即使頂著基金會「董事長」的頭銜,他仍是穿著地攤買的布鞋,以及一件袖口磨破的舊夾克,夜裡就睡在病房樓上的小臥室,平時到醫院拿藥,為了省錢,更堅持要散步走去。曹慶的辦公室裡,還有一張簡陋凌亂的國畫工具檯,他最愛用棉花棒沾墨汁畫畫(當年為植物人塗碘酒治褥瘡後養成的習慣),畫好的作品裱框義賣換了錢,再給植物人添病床。奉獻對他來說,早已是生命的全部。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後亦然。春暖花開,但創世的植物人還在沈睡,如果你有機會拜訪創世的病房,不要忘記去看看牆角有一張保存完整、功成身退的舊衣櫥,還有董事長陳舊的辦公桌墊下,有一張泛黃的紙片,上頭寫著:「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1999年 四月一日 聯合晚報第三版.記者邵冰如專題報導】


2007年1月7日 星期日

「技」窮 百萬大學生前途茫茫

1.高學歷失業率 逐年攀高 


          前教育部長吳京說:「如果我們都很有錢,社會又能夠接受大學畢業生去當理髮師、清道夫、開計程車...做什麼職業都可以,那就沒話說但事實上是如此嗎?」


2.高不成低不就 畢業即失業


           前輔仁大學校長、現任聖約翰大學校長楊敦和說:說實話得罪人,但我還是要說,大學以上學歷失業率攀升,受雇薪水萎縮,固然和國內產業外移有關,但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他更不客氣的說,很多大學生怕「畢業即失業」,只好延後畢業去考研究所,如果這些人也計入失業率,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率應該超過5%!!!


3.一技之長思維 漸壓過文憑


            前年大考進某私立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哲仁說,讀了一年之後發覺即使大學4年後能順利畢業甚至順利進入研究所,離開學校後能做什麼?他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學術研究工作,於是今年7月毅然決定要辦理休學,進補習班準備重考中醫或中藥等畢業後能擁有一技之長的校系。


             目前在桃園竹圍漁港賣生魚片的許添萬說:十幾年前從國中的A段班畢業後,因為家境不好,白天和哥哥殺豬,晚上讀高職業校,後來學切生魚片。學會選魚、切生魚片及做生意的技術後,雖然在魚市內只有一個小小攤位,而且每天工作長達十二、三小時,但辛苦經營幾年下來,有了穩定的客源0,夫妻倆現在每月的收入,遠遠超過大學以上學歷的平均受雇月薪,生活充裕無虞。阿萬說、他很滿足了,早已不在想著進修取得大學文憑的事了。


                                                                                             本文摘自中國時報95年12月22日


2007年1月5日 星期五

香蕉

香蕉



不要把香蕉放進電冰箱!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對「香蕉」有另外一種看法。



香蕉含有三種天然糖份: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纖維質。香蕉可即時提升人
的功能。



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 90分鐘劇烈的運動。難怪很多世界
知名的運動員都以香蕉為首選生果。



但是,香蕉不單隻提供能量。香蕉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和身體狀況,
使我們必需把香蕉加進每天的餐單。



抑鬱症: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患抑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好多。因為香
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鬆馳、提升情緒。


 


貧血:香蕉鐵質含量高,能刺激血液內的血色素。


 


血壓高:香蕉含極高量的鉀,但鹽份低,最理想是降血壓。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
管理局宣佈,允許香蕉業宣傳香蕉能降低血壓高和中風機會。



腦力:在英國 Twickenha就有200 名學生,為了要提升腦力,幫助考試,在學期開
始,於早餐、小休和午飯,都吃適量香蕉。研究顯示,含豐富鉀質的香蕉,能提高
學生的專注力,對他們讀書有所幫助。



便泌:香蕉的纖維質很高,可幫助回覆腸胃正常活動,消除便泌,無需服用輕瀉
劑。


 


宿醉:香蕉奶色加蜜糖可以即時解酒。香蕉鬆馳胃部,蜜糖提升血糖水平,奶抒緩
精神和製做炭水化合物。


 


心絞痛:香蕉對身體有一種天然的制酸性,有鎮痛作用。


 


早上無精打彩。早餐後午飯前,吃少量香蕉可保持血糖水平。


 


蚊釘蟲咬。用香蕉皮內部輕擦患處,可退腫消炎。


 


緊張:香蕉的維生素 B含量高,可幫助抒緩神經系統。



超重:澳地利心理學學校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大,使員工會不斷進食巧力克和薯片
去抒緩情緒。研究員對 5000名醫院的病人做研究,發體型肥胖的,通常都是司職
壓力非常大的工作。研究總結認為,要避免引起對抒緩情緒食物的欲念,就應該約
每兩小時吃一點高炭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降低身體內的血糖水平。


 


胃潰瘍:香蕉是調理腸胃失調的食方,因為香蕉有著柔軟的纖維而且柔滑。對於長
期患者來說,香蕉是唯一可以進食的未煮熟食物,而不會有不良反應。香蕉還可以
中和胃酸和減少疼痛。


 


體溫控制: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中,都有把香蕉作為一種「降溫」的果物,可
以用作降低身、心的熱度。在泰國,孕婦為了使嬰兒出生時有較為涼快的環境,臨
盤時就會吃香蕉。


 


戒菸:香蕉可以幫助戒菸。香蕉含維生素 B6和 B12 ,也含鉀和鎂,可以複元戒菸
者因為沒有了尼古丁刺激的影響。


 



壓力:香蕉所含的鉀,可以調節心跳使之正常化,從而將氧氣順利送到大腦,與及
調節身體的水份。當受到壓力緊張時,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因而使鉀的水平
一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中風:據著名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長
期吃香蕉,中風死亡的機會率大大降低 40%。


 



香蕉的確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果跟蘋果比較,香蕉多四倍蛋白質、多兩倍碳水化
合物、多三倍磷質、多五倍維生素 A 和鐵質、多兩倍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香蕉
也含豐富的鉀,是最有益的食物。所以,應該把那句老句子改為:「一日一香蕉,
醫生遠離我。」


 



PS 猴子經常都情緒高漲和開心,應該是吃得多香蕉的原因。還有,想皮鞋潔亮
如新?嘗試用香蕉皮的裡面,直接擦到皮鞋,然後用乾布擦淨,效果立見。真神奇
的生果!


聽李開復開示 站90分鐘(本文摘自95年12月27日聯合晚報)

提醒年輕人挫折中學習


  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地區總裁李開復,今天在台灣大學演講提醒年輕人,從挫折中學習,才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才。


  李開復以「做二十一世紀的人才」為題,巡迴校園演講,晚上還有一場公開演講,1200座席,已被預約一空。今天第一場在台大管理學院,連走道都坐滿了學生,演講廳後還有好幾排人牆。


  李開復鼓勵學生成為「創新實踐者」。他說,Google曾研究網頁呈現10筆或30筆的搜尋結果好,結果顯示,用戶覺得30筆方便,但速度會慢0.1秒。不過實際測試後發現用戶受不了0.1秒的差距。


用熱愛的工作突顯優劣


  李開復也強調,該尋求「熱愛的工作」,要維持自己的競爭力,就是找一個喜愛的工作,才能突顯自己的優勢。


  他勸年輕人在唸書時多去諮詢,畢竟專業不等於工作,如果還沒找到自己的興趣,暑假裡不要只想著去玩,而是找一些工讀機會,即使無償的也好,能夠實際體驗各種工作性質,找到自己的最愛。


積極主動 沉默不是金


  李開復認為,「積極主動者」是很重要的特質,他說,沉默不是金,不要以為不說話,老闆總有一天會注意到你。他以自己為例,去年在微軟任職時,聽到Google在找大中華地區總裁,他利用Google,找到了主管的email,寫信毛遂自薦,才得到了這份工作。「如果把面子放在積極主動前,只能喪失機會。」


  李開復最後也說,做一個「樂觀向上者」也很重要。他以鏡子訓練演講,讓自己從一個被評鑑很差的老師,變成現在的樣子,「如果沒有當時的挫折,我不會有今天」。


 


本文摘自951227聯合晚報


2007年1月4日 星期四

肝癌名醫死於肝癌

肝癌名醫   死於肝癌


 


看診不要命  花生當晚餐


醫師在和信醫院是一般內科主任,被稱為林八點,因為下午一點開始的門診, 林 醫師總是仔細地看診到八點才休息,最高紀錄是到凌晨一點,才看完所有病人,他總是踏著星光回家,也總是錯過用餐時間,屢屢以花生充飢,護士因此叫 林 醫師土豆伯。在 林 醫師病發後,許多人都自責為勸阻他少吃易含黃麴毒素,致肝癌的花生。


時值壯年的土豆伯,鎮日忙於工作,過去從沒有生過病。但去年六月突然大量出血吐血,他自己診斷為肝癌瘤破裂。院內同僚默默祈禱,希望土豆伯這次一定是誤診。但他畢竟是 林 醫師,他是肝癌專家中的專家。


醫師是個很受病人喜愛的醫生,就連醫院內的人生病,都指名要找 林 醫師,即使他看病的時間再長,病人也不會跑掉,等到三更半夜仍靜靜坐在診間外守候。


即使生病之後,在人手短缺時, 林 醫師還是會抱病參加晨會和肝癌團隊討論。歷經三次血管栓塞化學治療,肝癌腫瘤控制得很好,但是肺轉移卻毫無起色,奇蹟也沒有在土豆伯身上出現。


102,林醫師以54歲壯年離開人世,由於林醫師的肝癌症狀表現特別且動脈畸形,土豆伯還捐出身體,做為癌症醫學研究之用。在林醫師過世之後,和信醫院也特別發佈懷念林醫師特輯院訊,要紀念這位令人感佩的好醫師。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也撰文指出,失去他是莫大的遺憾。


啟示:身體鍛鍊好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這樣才能長久做讓愛傳出去的工作


本文摘自951231日 聯合晚報


 


2007年1月1日 星期一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富蘭克林,「美國的聖人」、「美國革命之父」。他是18世紀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實業家、科學家、作家、政治家、外交家、美國獨立革命的領導人之一、協助起草、修改《美國獨立宣言》,他一生中的成就,同時代幾乎無人能望其項背。法國經濟家杜爾哥曾如此描述富蘭克林:「他從天空抓到雷電,從專制統治者手中奪回權力。」簡潔有力的抓住了富蘭克林豐富的一生。


  在梁實秋先生主編的富蘭克林傳記中,曾於後記裡簡述了班傑明‧富蘭克林一生的成就,在此整理節錄一段:「


  班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革命時期最偉大的領導人物之一。他出身貧寒,經過自己的辛勤奮鬥後,終於事業有成,身兼數個頭銜,而且在每項行業中,都能嶄露頭角,成為一個令人欽佩的榜樣,然而他的成功並非偶然,在十八世紀新生的美洲殖民地上,他已懂得思考,提出許多修身勵志的看法。在他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從早年就已十三項德行來自勉,它們是:節制、寡言、秩序、果斷、節儉、勤勞、誠懇、公正、中庸、整潔、寧靜、貞潔、謙遜。在人類史上,道德和理性都趨於完美者實在有如鳳毛麟角,而富蘭克林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啟發了十八世紀美洲人的倫理道德,協助他們邁向民主之路,他的道德思想不僅影響了美洲人,更進而帶動了整個歐洲和全世界,因此,英國的政治家威廉‧皮特說,『富蘭克林不單是屬於美國的,他是屬於全世界的。』歐洲人更寓他為,『第一位美洲文明人』。


  ……富蘭克林曾編印『窮李察的曆書』,……他將自己思考所得的智慧結晶,以及一些發人深省的箴言印在曆書上,……其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警句:


  『上帝幫助自助的人。』


  『要為生存而吃飯,不要為吃飯而生存。』


  『空的袋子是站不起來的。』


  『搬家三次等於鬧了一次火災。』


  『井水枯竭時,才曉得水的價值。』


  ……富蘭克林的一生創建了許多豐功偉業,但是,他在預先為自己擬好的墓誌銘上,卻如此寫著:『我,班傑明‧富蘭克林是一個印刷匠……。』……」


  而在遠流公司出版的富蘭克林自傳中,蔡詩萍對於富蘭克林也有著簡單精緻的介紹:「


  富蘭克林無疑是資本主義社會最早的典型。


  他只受過極短的正規教育,一生極富哲理的談吐和教養,全靠勤奮自學得來。


  他熱心公益活動,一生協辦過許多社會文化教育機構。


  他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一切對人事的關愛和投注,都在實踐上帝的偉大。


  他展現了十八世紀美國移民者普遍的道德情操,畢生皆在追求一個美好的人間樂土。


  他更是美國精神──實用主義的信奉者,懂得在『一個事事講究實驗的時代』,身體力行親自實踐。


  這樣的富蘭克林,其實不只是不凡而已,……」(節錄)


富蘭克林的道德計畫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提到,「僅僅一個空洞的信念,認為完美道德是我們的利益,還不足以防止我們的過失;背理的習慣必須破除,良好的習慣必須獲得確立,……」,因此他自己訂了13條德行目錄,而且運用漸進的方式,一條一條逐漸實踐。這些道德名目和它的定義是:


(一)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二)沉默。除非於人於己有利之言不談;避免瑣碎的談話。


(三)秩序。你的一切東西該有它們的位置;你的事業各部分該有它們的時間。


(四)決斷。決定做你該做的事;做成功你決定做的事。


(五)儉樸。除非於人於己有益者不去花費,即為不浪費。


(六)勤勞。勿失時;要常常用之於有用的事;棄掉一切不需要的舉動。


(七)誠懇。勿有害之欺詐;勿思邪惡,惟念正義;如有言,言必誠。


(八)正直。不要施行危害,也不要忽略你所應給的利益來損害任何人。


(九)中庸。勿趨極端,制止因受到應得的損害而發怒。


(十)清潔。身體、衣服與習慣,不許不潔。


(十一)寧靜。勿為瑣事或普通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自擾。


(十二)貞潔。潔身自愛,珍重名譽。


(十三)謙遜。勿恃才傲物,要謙以待人。 

 


富蘭克林名言錄


1.你熱愛生命?那麼別浪費生命,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2.  吃大苦的人,才能創大業。


3.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4.  保持健康,這是對自己的義務,甚至也是對社會的義務。


5.  早眠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


6.  飲食節制常常使人頭腦清醒,思想敏捷。


7.  我們在享受著他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於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


8.  我慢慢地相信:「真實」「誠懇」與「淳厚」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接上,是人生幸福中最重要的東西。


9.  如果你教一個窮苦青年自己修面,並且好好保藏他的剃刀,這也許比你給他一千基尼還要使他快樂得多。


 


資料來源:


http://www.bud.org.tw/museum/s_star08.htm


http://www.lh604.net/otscientists.htm


班傑明‧富蘭克林著;唐長孺議(民79),富蘭克林自傳,遠流出版。


梁實秋主編,名人偉人傳記全集(民71),名人出版事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