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南大49級校友~重溫舊夢‧相約九九

民國99117,它是個特別的日子,揮別校園50載的南師人,約莫兩百人浩浩蕩蕩,相約回母校再聚首,重溫年少青春的歲月;老同學會面時的那一刻,喜悅和感動交織成一首美麗的詩篇,大夥兒一起掀開回憶、共同分享成就,那喜相逢的場面,既溫馨又感人。


此次校友會由仁班陳益興學長擔任總召。各班仍各有召集人,與會同學們個個都熱情洋溢,可說是盛況空前;更難得是教育部吳清基部長、前南大校長吳鐵雄及現任校長黃秀霜女士、校友總會以及很多師長們都撥冗蒞臨指導,讓大會增添無限光彩。此次活動是由張景蘭學長精心製作陳年往事錄影帶,細說當年種種,並正式揭開49級校友會序幕。其中傑出台商李茂盛學長應邀述說他的人生奮鬥,努力不懈的成功故事,跟老同學們經驗分享。會中傑出校友李茂盛學長捐獻一百萬元,級友會也捐出活動剩餘款六萬元,做為母校推動校務之基金。接著大夥兒與部長及眾多師長合照留念,留下珍貴的史頁。


    中午餐敘,在南大餐廳舉行,一批年近古稀的老同學天南地北的話家常並暢談人生苦樂以及世事之多變化;當年在校一群青澀靦腆、滿懷著理想的年輕少年,歷經歲月的洗鍊,今已是髮鬢斑白,充滿智慧的長者,感慨歲月流逝與人世的變遷。餐後分赴各班教室召開「懷舊班會」,每個人細述人生經歷與際遇,但也分享子女承歡、子孫滿堂的喜悅,其中有幾位學長,已經四代同堂,堂堂正正地當起「祖公」了,真的可說「多子多孫多福氣」來為他們賀喜。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的快,下午五時左右,彼此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也在重溫年少輕狂的那一刻中互道「珍重再見」。


    佛家有云:「浮生如夢杳無塵,離合悲歡總是緣」。人生來來往往,台灣有二千多萬人,我們何其有幸,能相識、相知、相惜50年,所以我們更應珍惜未來的每一天,感謝各班召集人,感謝會前幕後一批老學長,以及南大校友總會的協助與幫忙,使得大會順利又圓滿,願來年再聚時,大家依然年輕、一樣活力十足,也讓「緣起、緣散,情不盡」的至理名言,成為我們共同的期待。


(49級林亨受校友撰稿)


 


感謝林校長提供本文章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台灣科學教育的推手----吳大猷

台灣科學教育的推手----吳大猷


     吳大猷不喜歡讀死書;他喜歡探究書中的道理,如果遇到讀不通的地方,就想辦法設法詢問,或找更多資料來研究……。


  吳大猷,民國四年誕生於慶州的書香世家,祖父是清朝的進士,父親中過舉人。不過,吳大猷才五歲時,父親就生病過世了,由母親及伯父撫養長大。吳大猷,小時候乖巧內向,暗地裡卻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遇到感覺有趣的事,就會主動在一旁安靜觀察,默默的學會一些本領:像是跟著幾位姑母們學會書法繪畫,或是每天放學在圖章店旁偷看,回到家後無師自通的學會刻印章。


    吳大猷不喜歡讀死書;他喜歡探究書中的道理,如果遇到讀不通的地方,就想辦法設法詢問,或找更多資料來研究。他也認為,學生求學不能只靠老師教什麼才學什麼,想懂更多就得靠自己摸索。


   吳大猷一路以優異的成績,自大學畢業,並且拿到獎學金到美國留學,再回到中國任教,順利成為一位聞名國際的物理學者。中日戰爭時,日本飛機進行猛烈轟炸,他也一邊躲著空襲警報,一邊埋首於寫書與論文的研究。他發表了許多篇的論文,還出版了一本享譽國際的物理著作---【多原分子振動光譜和結構】,讓國外學者對中國的科學家刮目相看。


   一九六五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都曾是吳大猷的學生,可是吳大猷認為自己沒什麼功勞,他說:「近年來,成就卓然,國人常提及二人為我學生,並以與我的機遇傳為美談,實則,我不過是適逢其會,在那時遇上他們而已,譬如兩粒鑽石,不管放在哪兒,終還是鑽石……」由此可見,他的坦白與平實。他一生中,得過無數獎章,外人看他飛黃騰達,但他自己看待名利卻相當淡泊。


    民國72年,吳大猷被總統任命為中央研究院院長時,大批官員準備祝賀他,大批媒體也到處找他,想採訪他。他卻一個人跑去清華大學和幾位研究生討論量子物理學,讓所有人撲了個空。


    吳大猷一生科學研究領域包含原子、分子及天文物理。他總是一身舊西裝破皮箱,四處為物理研究及科學教育奔走,晚年更以辦公室為家,全心奉獻在台灣的科學教育上。為了把科學教育傳遞下去,吳大猷直到八十八歲高齡,還每個禮拜風塵僕僕的坐車兩個小時,到清華大學講課……。


    【吳大猷傳】的作者賴樹明所說的:「他是永遠不退休的園丁,栽培著每一株科學的花朵,無私的在生命中實踐、付出……」而『中國物理學之父』他的用心與付出,說不定還會延續到建國兩百年、三百年、甚至四百年……


 


                                 


                      本文摘自國語日報100年2月22~24日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獎狀

獎狀


到目前為止,自己得到的獎狀不多,但是有價值的要留給子孫參考。


〈一〉               民國 66年我就讀高雄師範學院大三時,得到英文作文〈English Composition〉比賽第二名的獎狀。我仍然記得當時作文題目─ 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那次得獎,給我鼓勵很大。因此往後我敢去挑戰「托福」,走上出國進修的路。回國後至南師任教,再公費去美進修返國服務至退休。


〈二〉               民國99年5月1日我將國畫大師蔡茂松教授送給我的畫作捐贈給澎湖縣中正國小,中正國小贈送獎狀乙紙。蔡茂松教授的國畫永久置放於中正國小供美術班小朋友欣賞是富有意義的事。


〈三〉               民國99年5月8日是我第十次捐血的日子,因為老爸在98年5月8日舉行告別式,所以特別選擇周年去捐血。不久後,就接到捐血中心信函感謝捐血人十次捐血獎狀乙紙,以資鼓勵。收到這張獎狀,心中感覺非常快樂,自己告訴自己,要持續保持捐血的好習慣,直至65歲不能捐。


〈四〉               民國 100年1月9日,台南家庭扶助中心因為我擔任53 期志工表現優異,特頒獎狀乙紙以資鼓勵並致感謝之忱。這張獎狀帶給我莫大鼓勵,讓我在往後台南家扶中心課輔更有衝勁,而且也推薦了兩位退休老師加入課輔志工行列。並且在100年2月26日永康家扶中心也同樣擔任課輔志工,希望多拉拔經濟弱勢的孩子英語、數學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競爭力。